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那么該怎么教孩子正確應對自己的負面情緒,家長應該怎么做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 孩子可能會怕狗、怕黑,也可能會怕陌生人,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媽媽應該做什么? 媽媽應該先跟孩子共同體驗一下情緒。“不僅小孩有害怕的時候,大人也有害怕的時候。害怕的時候,我們會想躲在爸爸媽媽的懷里或者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把自己藏起來。 不過,有的時候害怕是沒有必要的。比如說,你以前很害怕上幼兒園,可是上了幼兒園之后你發現其實幼兒園很好玩,對不對?媽媽還聽說,每到黑夜,月亮公主和各種小精靈都會來到這個世界呢!” 當孩子感到悲傷時 孩子心愛的玩具壞了,孩子感到難過,這個時候媽媽最忌諱的是說“早跟你說了,要好好愛惜的嘛”,也不要立馬跟孩子表示“壞了沒關系,媽媽再給你買一個新的”。 此時,媽媽應該做的是傾聽和同情:“媽媽知道你很難過,讓媽媽好好抱抱你,或者你自己呆一會兒。”如果立馬用擁有的快樂去代替失去的傷痛,會讓孩子失去體驗悲傷情緒的機會,也就無法收獲管理情緒的喜悅。 當孩子感到憤怒時 孩子有時候因為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就會很生氣,甚至有出手打人的沖動。此時作為媽媽,要做的不是責怪孩子不懂得分享,也不應表情輕松的對孩子說“這有什么好生氣的”,而是應該先接受孩子有“憤怒”這些負面情緒的存在,并認同它。 你可以跟孩子說:“如果我.....,我肯定也會很生氣。不過,其實我們可以跟別人講講道理,說不定大家一起玩會更開心呢?” (素材來源網絡)
|
|
來自: 白日夢2tvn2mky > 《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