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州,世界客家人之都,深藏著一個美麗的古村,僑鄉村。 古樸的村落里,保存有大量完好的圍龍屋。古民居建筑總占地面積15萬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9萬多平方米,是中國客家地區現存圍龍屋數量最多、密度最大、形制最豐富的村落。被海內外專家稱為世界民居建筑奇葩,"中國最典型的圍屋古村落"。 僑鄉村,顧名思義,海外華僑和僑眷眾多,僅僅一個村,就有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3000多人。 清晨中的古村落,顯得靜謐又安詳。晨曦中太陽緩緩升起,喚醒了沉睡的村莊。村子里開始熱鬧起來,雞鳴狗吠聲中,村民們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僑鄉村有98座建筑風格各具特色的圍龍屋。最具特色的是南華又廬。 南華又廬由印尼華僑領袖潘祥初始建于光緒30年,左右共八堂,既獨立又可聯體,又稱“十廳九井”。雖是村中唯一一家收了5元門票的古宅,但值得一看。 或許有些人會奇怪,為什么取這樣的名字?僑鄉村原本有座祖屋名為南華廬,潘祥初就出生于此。 當其事業有成后再建一座這樣的古宅,加了一個“又”字,顯得與南華廬有區別又不失趣味。 100多年前,年僅17歲的潘祥初背井離鄉,漂洋過海在印度尼西亞謀生,積累了豐厚的財富后回鄉建造了眼前的南華又廬。 不知道的人,不會看出建造這座房子的一磚一瓦都是從遙遠的海外運送回來,不會看出這座有著118間房屋的宅子歷經了18年才完工。 18年的光陰,造就了一座宅院的誕生,見證了客家人民的辛勞和淚水,也記錄了客家人坎坷卻又輝煌的創業歷史。 登樓遠望,目之所至,皆是美景。庭院中設了娛樂的戲臺,據說是當年屋主們打牌看戲的地方。 在微風中,聽著樂音渺渺的戲曲,享受和家人相聚的歡樂,想想就覺得美好。 層層疊疊的瓦片守護著這座古老的民居不受雨水的侵蝕,屋檐上那一抹色彩把客家人從沉重的生活解放了出來,讓他們即使面對窮苦的生活依然積極向上,永不自墮自棄。 為了抵御外來侵略,南華又廬還設有炮樓,四周都有觀察口和射擊口。從觀察口往外望去,四周的一草一木皆入眼簾。 深深的巷子掛滿了大喜的燈籠,在這悠長的巷子里顯得異常喜慶,撲面而來的歡樂聲與兒童的嬉鬧聲夾雜在一起,整個南華又廬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潘家兒女有喜事都要來祖屋拜祭,告慰先祖。 僑鄉村有一棟洋樓,在一眾客家圍龍屋中顯得獨樹一幟。可惜的是,這是一座“爛尾樓”。 ![]() 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后,僑匯斷絕,海外的材料無法運輸回來,導致洋樓停建。遠遠望去,洋樓雖未完工,但不難想象其完工之后有多么的宏偉華麗! 斑駁的墻壁爬滿了炮仗花,適逢花期,藤繁葉茂。 剝落的磚墻在歲月的腐蝕下顯得更加的破落,這讓我想起周杰倫曾經唱的一首東風破:“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歲月在墻上剝落,看見小時候”,感覺特別應景。 ![]() 如今,這座占地近萬平方米,既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又有西式巴洛克風格的建筑異常安靜,唯有鏤刻的雕花還在靜靜的守護著這歷經歲月洗禮的建筑。 ![]() 這里已經變成了動物的天堂,動物們也住上了寬敞明亮的豪宅,雞鴨在這棟洋樓里行動自由。 ![]() 狗狗悠閑的曬著太陽,對主人喂食的大蝦不屑一顧,結果被雞吃了。這不得不讓我們感嘆:狗和雞鴨的生活環境太好了吧!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歡迎關注古村記頭條號(微信號交流:gucunj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