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男不辦三,女不辦四,辦了會怎樣?你辦過嗎? 想必如今的人們都是聽著家人們的老話過來的,有的人也許對家人們的老話,已經心生厭煩了。但是這些老話背后,確實可以教會人們做人處事的道理的。這些俗語老話,都是經過老一代人們利用長時間的實踐總結出來的,也許在語言表現的形式上比較粗俗,但是這其中的道理卻絲毫不含糊。 因此以前的那些俗語才能經過時間的歷練,流傳到了今天。人們也不難看出俗語自身的強大生命力,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個俗語,看看大家都聽過嗎? 男不辦三,女不辦四。 這句話中的三和四究竟指的什么含義呢?那么有的人就會猜測了,是不是和人們的歲數有關系呢?小編在這里告訴大家,你們的猜測基本上是正確的。 因為在以前的農村,人們過生日都是拿50歲當做一個分水嶺的。也就是說,一般超過50歲的人,才有資格談得上過生日,當然了,50歲以上的人過生日也有一個其他的專屬稱謂:“過壽”。 那人們就問了,難道低于50歲的人就沒有資格過生日嗎?事實當然不是這樣的啦,低于50歲的人也是可以過生日的,但是他們既不年長也不年幼,處在了一個比較尷尬的階段,說的簡單些,就是沒有過生日的道理啊。 總不能說讓比你年長的人給你過生日吧,所以低于50歲的人過生日的時候,一般都是自己給自己過,或者說默默地和家人或者朋友小聚一下,就不要講究排場的問題啦。 以前的農村還有一個傳言,男子在30歲的時候不可以大辦生日宴會,否則就會一個人孤獨到終老,沒有伴侶。而女子在40歲的時候也不可以過生日,否則她就將永遠的沒有后代。當然了,這句話在如今看來,是一句名副其實的謠言、迷信。現如今也有很多的年輕人在過生日啊,而且也沒看見他們發生什么不幸。 所以,當俗語中出現不可以用科學去解釋的句子的時候,我們應該持有理性和批判的精神。對于俗語中蘊含的大道理,要中肯的接受,對于過于偏激的思想言論,也要堅決的抵制。其實像給50歲以上的人過壽,還是比較有道理的,因為這既代表著對老人的尊敬,也代表著向往老人能有一個長壽的一生。 那么至于所謂的“男30,女40”的說法,我們就不敢茍同了。至于過生日的這個話題,你覺得50歲以下的人該不該過生日呢?這其中有沒有什么尷尬或者是不妥的呢?應該以什么樣的標準過生日呢?歡迎你們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