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德良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距皇城根約80公里處,有一座青龍山,山里有一座青龍寺。據史料記載,此寺廟修建于唐代。民間傳說,1400多年前,一位得道高僧云游至此,發現天上一朵七色彩云籠罩青龍山上空。高僧佛心大發,認為找到了歸佛之地,便利用在佛界的影響,廣籌善資建起寺廟。遠離塵世紛爭的寺廟歷經千年,終日香火繚繞,門庭若市。唐代一位名叫綦毋潛的詩人有詩為證: “世界蓮花藏,行人香火緣。 燈王照不盡,中夜寂相傳。” 歷經千年,青龍寺的香火并未因世外的戰亂與人間的紛爭變得蕭條冷落。藏在深山中的古廟,通過彎彎曲曲的綠蔭芳草,一直延伸到山頂,路上,有挑水的和尚,有絡繹不絕的香客,他們手提籃子,籃子里裝了水果、食物、香……他們一直往前走,滿面虔誠。那映在綠樹叢中的寺院,杏黃色的院墻,青灰色的殿脊,蒼綠色的參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紅的朝霞之中。 解放后,隱藏深山的青龍寺引起了國家宗教總局和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撥出巨資對寺廟進行了全面修繕,一條蜿蜒的盤山公路直通寺廟。青龍寺也逐漸成為紅塵中人求經問道,拜佛還原的佛教重地。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當今第50代高僧大德釋戒住持,也因超凡的未卜先知能力,成為一些商界名流、政府官員、藝術明星趨之若鶩追捧的對象。他們經常微服拜訪釋戒住持或求問財運、或掐算星途、或占卜官運,據說準確率高達90%以上。 某日,省宗教局領導打來電話,近期一名京城重要領導前往青龍寺參觀,點名要釋戒住持親自接待。不幾日,宗教局領導陪同重要領導到達寺廟。一禿頂中年男子在眾星捧月下,徑直進入接待重要香客的偏殿。支開隨行人員,男子將身上的大衣往后一拋,秘書心領神會,迅速接住。領導詢問寺廟的近況、更多的是讓大師為其掐算仕途升遷機會,運用高深法力為其排除晉升障礙。釋戒住持微閉雙目,雙手不停地捻動佛珠,好半天才做出了一個特殊的動作:他先是伸出小指,然后伸出拇指,最后反復伸縮小指與拇指,然后面露高深莫測的微笑。釋戒住持引領重要領導到大殿抽了一支簽,居然是上上簽。領導非常滿意。 臨了,喜歡書法的重要領導主動提出寺廟有困難可直接找他,并表示愿意為寺廟留下墨寶。知客僧擺好筆墨紙硯,春風滿面的重要領導張開雙腿,擺好架勢,待秘書鋪開宣紙,蘸好墨汁后,一揮而就”佛緣”兩字,秘書趕快拍攝下重要領導向住持贈送墨寶一幕。住持恭送重要領導漸行漸遠,知客僧問住持,書法掛到寺廟什么地方?住持回答:“隨意收藏在雜物間罷了!” 知客僧不解:“如此重要的大領導作品難道不值得收藏?!” 住持連連擺手,“此言差矣,差矣。難道你沒有看見言行中的俗氣和墨中的市儈氣么?收藏如此膚淺作品有辱佛門,有辱佛門呀!善哉,善哉!” 不久,重要領導因多項罪名鋃鐺入獄,知客僧問住持當初伸出小指與拇指的深意。釋戒住持笑道:“伸出小指,表示他目前官還不是最大;伸出拇指,是指還有可能晉升最大空間。至于反復伸縮小指與拇指,是指他可能目前的大官跌為最小的庶民,也有可能由目前的官位上升到老大的位置。”知客僧聽得目瞪口呆。 奇怪的是,無論釋戒住持算得準與不準,前往青龍寺的香客依然絡繹不絕。有小沙彌怯生生問釋戒住持:“住持,無論您怎么說,香客都相信您即是佛,佛即是理,何故!?” 釋戒住持一聲“阿彌陀佛”,朗聲說道,“你見過永遠不翻身的咸魚嗎?你見過永遠不凋謝的鮮花嗎?” “沒有。”小沙彌似懂非懂,諾諾而退。 (圖片來自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