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其起源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新春賀歲圍繞祭祖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展開,熱鬧喜慶氣氛濃郁,內容豐富多彩,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 今天我們說的是初一至初六一些地區的習俗。 1、初一拜歲 正月初一拜歲,迎新歲。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給尊長道賀新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多地方有正月初一早上吃素的習俗。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2、大年初二回娘家 初二,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3、初三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4、迎灶神送火神 大年初四,“迎灶神送火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5、大年初五迎財神 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正月初四24點后),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愿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發大富。 6、大年 初六開業吉祥好 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于除夕的境況。正月初六,在舊時是大小商家“開市”的日子,門板要貼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大紅對聯。營業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華夏民族歷史悠久,不同的地區也形成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各有各的特色,但大體都是去舊迎新,祈盼安居樂業、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
|
來自: 驁k2lv67mvvkvn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