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GIF 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丨家風家教 最好的家教是,家和萬事興。 古人云:“齊家治國平天下”。 晚清重臣曾國藩就深諳“家和萬事興”的道理,他認為:人和才能家和,家和方能事成。 在給父母、兄弟的書信中,曾國藩一再強調“興家之法的核心就在勤、敬、和三個字”,并多次囑托弟弟們要“以和為第一”。 家人互相關愛、兄弟互相成就、親人互相包容,懂得以和為貴、抱團取暖,這也是曾家延續百年強盛不衰的真諦。 最好的家教是,家和萬事興。 家乃福祉之源。家庭和睦,賜給我們溫暖而剛勁的力量,讓我們有勇氣抵擋生活的冷暖陰晴。 平日在外,一個人前行,家庭就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過年歸家,一家人團聚,就是對彼此愛的最好表達。 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是 互相關愛 有人說:幸福快樂的家是一家人互相關愛、扶掖前行的結果。 這句話在曾氏家族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曾國藩的祖父晚年患病臥床,其父親日夜照顧飲食起居,也給后輩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在給家人的書信中,曾國藩叮囑弟弟們“要推廣祖父母的愛,推廣父母的愛,用來愛妻兒以及其他親戚家人”。 曾國藩作為兄長,也在一言一行中展露出對家人的摯愛:
家人間互相關愛,父慈子孝、姑嫂和氣,這成就的不只是曾國藩一個家庭的順遂,更是曾家可以綿延十代八代的真義。 古語有言:“子弟賢否,六分本于天性,四分由于家教。” 家是一個人精神的屬地,也孕育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理想。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猶如一輪暖陽,時刻溫暖著每個人的心靈。 和諧有愛的家庭氛圍也給予我們生活的托底,讓我們帶著滿滿的正能量踏上人生征程。 歲月流轉,不變的是家人的關愛。 或許,家人之間最樸素的溫情就是平日的噓寒問暖、節日的悉心陪伴,是滿足父母惦念的歸盼,是和家人圍坐的那頓團圓飯。 家是哪怕不在一起,心也要在一起,有愛的地方才是家。 兄弟手足之間最大的深情是 互相成就 曾國藩寫道:
血濃于水的親情,是上天賜予我們最深沉的緣分。兄弟和睦、姊妹情深,才是一個家族繁榮的根基。 身為家中長子,曾國藩認為自己身負教導弟弟的重任,有許多信,他都是寫給弟弟們的。 弟弟們性格各異、各有長處,他都給予耐心教導。比如: 告訴個性極其倔強的曾國荃:遠離“傲慢、懶惰、貪婪、無信”八個字,這讓曾國荃在后來的生活和事業中受益匪淺。 他還寫信告訴父親,不要勉強九弟出去做官。九弟不是科場中人,但能夠遵從孝悌之道,只要兄弟們懂得互相依靠,即使不做官,也能活得很好。 作為兄長,他關注著諸位弟弟的學業前途,雖然自己生活拮據,也要給家里寄錢,支持弟弟們上學。 而弟弟們也都記得哥哥的叮囑,比如: 九弟按照哥哥的囑托,在家侍奉祖父母和父母,把家里打理的妥妥當當,不讓哥哥分心。 為支持哥哥曾國藩,幾位弟弟都先后加入湘軍,成為曾國藩的左膀右臂,共同對抗太平軍,可以說,曾國藩的事業成就離不開弟弟們的成全。 曾國藩寫道:“兄弟和則致祥,乖則致戾。” 對于曾家來說,兄弟是手足,更是戰友。 最好的家教是哥哥疼愛弟弟,弟弟尊敬哥哥。 手足之間,彼此成就、抱團取暖,才能家和萬事興。 有人說:愛不是占有,也不是犧牲,愛是相互成就。 最好的關系是互相成就,最好的手足是彼此成全。親人之間互筑高臺,生活的路才能越走越寬。 親人之間最好的相處之道是 互相包容 高爾基說:時間可以讓人丟失一切,可是親情是割舍不去的。 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大到未來的一個重要決定,都有可能成為觸發親人間情感海嘯的開關。 我們也常常把最壞的脾氣留給最親近的人。 但家人是再多的吵吵鬧鬧,也吵不散、拆不掉的,那種血濃于水的深情,只會在一次次的理解和包容中更為刻骨銘心。 道光23年,曾國藩因為差事被獎賞,生活拮據的他,生活條件一下得到改善,他也想幫助家里度過經濟危機。 他往家里郵寄了1000兩銀子,還擅自主張一部分留給家里還錢,一部分分給其他親戚。 幾個弟弟收到來信,責怪哥哥沒有考慮自己家人的實際生活狀況,想把多余的錢分給其他親戚,覺得哥哥有作秀之嫌。 曾國藩讀到來信,沒有埋怨弟弟的指責,也沒有發怒,而是在一番深思熟慮后,感謝弟弟的鞭策和提醒,最后選擇把分配權交給父親,一場家庭財務危機也就此化解。
一家人在一起,難免磕磕絆絆,但家人之間的愛,是有話好好說,是從不吝惜包容和勸誡。
《萊根譚》有言:家人有過,不宜暴揚,不宜輕棄。如春風之解凍,和氣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 家是講愛的地方,而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懂得體諒和化解,尊重和體察,家庭才能和睦。 一個人選擇包容自己的家人,不是因為妥協,而只是因為他們是你的家人。 家,是心底最溫暖的地方。 家人,是帶我們走出生命的迷茫,饋贈給我們生活希冀的存在。 過年回家,多一個擁抱、多一份祝福,多一份惦念,整個人都被愛包裹著,那一刻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一個人最大的牽掛是,家人閑坐、燈火可親。 一個家庭最好的家教是,家和萬事興。 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就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分。 記 得 拉 至 文 末 為 專欄好文 點 |好看| 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