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二雖然比不得除夕和初一那么隆重,但也算是一年的開始,所以也是過年的大日子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整理了大年初二應該做的事和禁忌,大家也可以多看看多了解! 習俗一:回娘家。 大年初二這一天,又被家里的老人叫做迎婿日。女婿回到家里,嫁出去的女兒也一定會回到家里見父母親人的。 當然了,回家一定也不能空手,一定也要帶禮物和紅包,女兒回到娘家,自然也是要在娘家敘舊,午飯也要在娘家解決。 那么為什么大年初二,女兒一定要回娘家呢?這個習俗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啊,民間傳說,這是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有個喜愛的小女兒,安慶公主。 這安慶公主從小在皇宮嬌生慣養,可是婆家又比不得皇家,她嫌婆家寒酸不體面,鬧著要在皇宮過年,而馬皇后只有軟硬兼施,把她磨回了婆家。 可是誰成想,過年的第二天,安慶公主又回到皇宮了,說是要拜年。于是朱元璋只好設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這樣也不會亂了禮節。 習俗二:吃開年飯。 正月初二就叫做“開年”,這一天大家都拿著豬牛羊,糍粑等各式各樣的點心去拜訪親友,聯絡感情,這一天的中午飯,就叫做開年飯,會做許多各式各樣的菜,都是為了有吉利的彩頭。 習俗三:祭財神。 重視祭財神主要還是在北方,這一天,大大小小的商戶和人家,都要舉辦祭財神活動。財神在除夕夜被請來,在這一天把買回來的象征吉祥的印刷品燒掉,表示祭拜財神。 人們要吃“元寶湯”,其實就是餛飩,叫做元寶也是希望新的一年發大財,賺多多的元寶。而祭祀財神的物品又有講究,祭祀用“五大供”。 也就是整豬,整雞,整羊,整鴨和一條紅色活鯉魚組成這“五大供”。這樣貢品才算圓滿,人們也祈求財神讓自己來年財運滾滾。 習俗四:食日晝。 食日晝原本是潮汕話,是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吃午飯的意思。但是出嫁的女人回到娘家,一定要帶許多的糖果餅干等小吃食,交給母親,母親又分給鄰里鄰居,場面十分熱鬧,就像過年一般。 但是如果一家女兒多,又不是同一天回來,那帶的零嘴也不多,母親就分四塊餅干給鄉親,雖然少,但是卻實實在在表現出出嫁的女兒對鄰居鄉親們的掛念。 如果女兒回到娘家,又有小侄兒在家,女兒作為姑母,盡管在初一已經給過壓歲錢了,但是這時還是要給壓歲錢的。 同時,食日晝雖說是在娘家吃午飯,但是女兒畢竟嫁出去了,就一定要在晚上回到婆家,這樣才沒有失了禮數。 說了大年初二該做的,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大年初二萬萬不能做的幾件事情。 1:忌禮物為單數。 中國人講究好事成雙,如果回娘家禮物是單數,就是不吉利的意思,所以拿到娘家的必須是雙數,這樣才吉利。 2:忌洗衣。 民間傳說,大年初二這天,是水神的生日,這時候最好不要用水洗衣服,免得沖撞水神。 3:忌午睡。 大年初二是一年的開始,如果午睡,那么一年下來都會渾渾噩噩沒有精氣神變得懶惰,所以午睡是不行的。 其實這還有個意思,因為大年初二免不了有人上門拜訪,如果家里來客人了,自己卻還在昏昏大睡,就太失禮了。 4:忌倒污水、垃圾,掃地。 過年的時候最好不要掃地灑水,因為剛剛祭拜財神,如果這樣做,可能會把家里的財氣沖走、掃走,這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如果留心看,很多人在過年期間,筷子碗碟都擺在灶臺上不洗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