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土山·郭寶珠塔
觀看了土山誠會之后,又在西土山、東土山村看了一些民居、廟宇和郭寶珠塔。
西土山村位于武安市北5公里處S222東側,原名“西孝義”,是一個人口5000多的大村,從村里的九龍廟石碑、眾多的老房子,可以看出是一個古老的村落。另一個有歷史的就是村北的“郭寶珠塔”。西土山村南鄰洺水,一條東西方向的介河從村中流過,村北有一條高高的山崗,奇怪的是山崗上盛產鵝卵石,大概遠古以前是水沖刷形成的。郭寶珠塔就在高崗之上,塔之下(南面)就是“塔坡廟”。從村東北的簡陋的牌坊上坡,經過“北街村委會”辦公樓,就見到這座只有三級、高約5米的塔,聳立在山坡上。走近再看,郭寶珠塔為八角樓閣式青磚塔,塔檐仿斗拱,塔壁有精美的磚雕,內部中空,無塔剎,東側下部有一門洞可以進入。塔身上嵌有一塊《明故土人郭寶珠墓志銘》刻石,由進士、北直隸都御史孫慎撰,刺史張光提書,由于字跡多難辨認,郭寶珠的生平事跡難知詳情。但可見“故土人郭寶珠”、“卒于隆慶,享年64歲”等字體,可以斷定,塔的年代是明代,現為邯鄲市保護文物。

郭寶珠塔

塔下為“塔坡廟”

斗拱 塔檐

精美的磚雕

磚雕

塔的上部

明故土人郭寶珠墓志銘

塔下部有門洞
西土山村有許多廟宇,如九龍廟、關帝廟、真武廟、塔坡廟等,其中,九龍廟、關帝廟、真武廟都是邯鄲市保護文物。東土山村有兩座“奶奶廟”,一座是村中的老奶奶廟,一座是村北山坡上新建的奶奶廟。有趣的是,東土山的老奶奶廟由西土山村做山主,西土山的九龍廟卻由東土山做山主,每年的三月十五奶奶廟碧霞元君祭祀和每年二月二的九龍廟九爺祭祀都是由兩個村聯合舉辦。前面說到,乾隆年間,西土山人去邢臺奶奶頂偷碧霞元君神像時,誤入東土山,于是將碧霞宮建在了東土山。與其相似的是,明萬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秋,東土山李氏兄弟前往邢臺沙河赫山九龍廟,去偷九爺的神像時,誤入西土山,九爺的轎子怎么也抬不動了,于是在西土山建起了九龍廟。

西土山、東土山雙村合辦奶奶、九爺祭祀碑記
西土山九龍廟為邢臺市沙河赫山九龍廟的下廟。赫山九龍廟建于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明、清皇帝親臨祈雨祭祀并多次敕封修繕,今仍留有明成化之年御賜“護國靈侯”金匾。西土山九龍廟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正好晚于沙河赫山九龍廟300年。西土山九龍廟內有碧霞行宮、張爺(張飛)廟、太尉廟等廟宇。九龍廟門口有兩通石碑,右側的是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所立的《重修廟碑記》,碑中記載有“九天圣母大殿三椽”,原來本廟祭祀的并不是九龍爺,而是“九天圣母”,傳說九天圣母又叫九天玄女,是皇帝時期主管生男生女的神仙;左側的石碑立于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里面提到“沖天候廟”創建于明萬歷年間,康熙十三年增修。龍母正位平中,衡天候、英烈王環列其左右。另外,廟內還存有同治六年、道光十三年碑,乾隆三十二年《重修張爺廟壽石記》碑。

九龍廟

山門

九龍廟門庭

九龍廟

九龍廟拜殿,康熙十四年增設

佛像

九龍廟內的碧霞宮,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增設

碧霞元君神像

張爺殿

太尉廟,是紀念北宋抗遼名將、太尉朱紫貞所建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重修廟碑記》

乾隆元年《沖天候廟》碑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九龍廟碑記
西土山“關帝廟”,又稱“關佛殿”,規模也很大,初創于明代,乾隆三十六年、道光年間又有重修,現在是1992年新建的廟宇。

山門

廟門

關帝廟

拜殿

殿門

彩繪

1992年重修碑
西土山真武廟,位于南街,也是一座新建的廟宇。保護名碑中寫有“西土山真武廟及刻石”,但進廟會尋找,并沒有見到刻石。

西土山真武廟

真武大帝塑像

院內一個碑首下埋有幾塊碑,不知其內容
西土山村有許多老民居,散落在村子里各條街巷新蓋的房子中間。老民居的門臉有兩個特點:一是上部都鑲有吉祥的刻字,二是門楣中間都突出一部分,有的鑲有圖案,有的只是豎條磚。











抱鼓石
東土山村的老奶奶廟(碧霞宮)在村東南,據說是當年西土山人偷奶奶神像落地的地方,廟里有一尊乾隆二十一年的古碑。2004年開始,又在村北山坡上興建了一座規模龐大的奶奶廟建筑群,依山就勢,很是氣派,但碧霞元君誠會并不在此舉行。

東土山村

村北新奶奶廟門樓

拜殿

圣母廟

內部布置堂皇

最高處的玉皇殿

村中的老奶奶廟“碧霞宮”,只有一間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5年)《重修碑》

旁邊有一個大型廣場

村中房屋外墻上到處都是土山誠會的照片,這張是2012年邯鄲文化學者王進元拍攝的5000多演職員巨型照片

老房子



從東土山村到西土山,上百畝耕地至今未種上莊稼,不知何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