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者:醫管界臺灣專家張晴翔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完成這個調查: 閱讀上篇請點擊《臺灣專家講述臺灣醫院如何做精細化管理(上)》 精實醫療這本書來自于美國的一個學者,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應該是2004、2005開始。美國的學者開始引用了精實管理的觀念,在醫院內部臨床開始做所謂的精實醫院精實醫療改善,第一個環節是從檢驗流程開始,醫院做很多的檢查,在醫院里面的工作人員要非常多,在檢驗室里面做非常多的動作,有很多的一個動線,不同的設備要做生化,要做很多其它檢驗,這個動作花費了非常多時間,最后才能讓病患的檢查報告顯示數據,在美國的醫療費用成本非常高,他們是用商業醫療保險,非常的昂貴,所以醫院內部對這樣的問題覺得需要非常的重視,希望借由精實管理的方法,精實管理的理論來導入醫院,縮短它的路徑。
所謂的臨床路徑,檢查的路徑,治療的路徑,病人等候路徑等等,通過縮減流程,減少路徑的切入,能讓醫院真正管理有成效,管理能夠有所提升,所以透過這樣的觀念導入之下,各位有機會去看看精實醫院的書籍里面,經常會看到很多的動線,過去我們在醫院里面就看到很多人在做,但是很少去記錄動線這個東西,就像一個GPS。我們用了導航系統,有很多的路,那醫院里面每個人都會有產生的動線,有醫師有檢驗有病人都有不同的動線,而這個動線當你把它繪制之后,你就會發現有很多所謂的有交通擁擠的地方,有動線阻塞的地方,有動線重疊的地方,那你就去思考如何用友善的品質的手法來改善,減少動線的擁擠,甚至能夠做分流,而這樣分流的觀念,各位一定有機會去看下醫院的所謂的導入5S,再所謂的整理整潔清潔教養各方面的一個5S的動作,也就是能夠具體地呈現所謂的清洗,能夠呈現出來的一個手法之一。
我們醫院遇到了一個很大的挑戰,在臺灣跟在我們內陸大陸都是一樣的,也就是醫療費用不斷的高漲,那醫療費用不斷高漲之下,醫保局跟臺灣的健保給我們的費用卻是不斷的管制!在過去我們能夠不封頂的盡情的做治療,并沒有考慮這么多,但是在醫保跟健保局財務的封頂的設計之下,臺灣是以封頂為設計,那目前大陸也開始逐漸在采用這樣的以低壓臨床路徑在做封頂,在這種封頂的設計之下,我們如何來做有效的掌握,有效的掌控優化醫院內部管理的成本,跟優化內部的管理品質,如果掌握的很清楚,那現在大家遇到最痛的地方就是藥品的采購,現在國家逐步把每一個藥品做國家定價,過去的藥品有所謂的加成的一個利潤,但是現在藥品完全沒有利潤可言,那臺灣當然有一部分藥品的采購,就是各個醫院公立醫院或者非公立醫院民營醫院都做所謂的集體采購,而集體的采購當中還具有一定的議價權,所以他要一定的藥品的利差能夠提供醫院的一個利益的補充。那現階段所遇到的兩票制藥品的零價差,在國家藥品的目錄的控制之下,目前遇到對醫院而言,要從藥品上面得到有效的利差是有一點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更進一步的是發展醫院的管理績效跟精實之間要如何來做對接!
透過精實管理的觀念跟手法來解釋每個環節的成本,解釋每個環節能夠再提高的績效,用既有的人力結構之下能夠做更多的事情,能夠更有所謂的產出,而這樣的產出我們可能必須屆時要引用一些新的工具,像現在有所謂的自動化AI互聯網這樣的工具來創造醫院更多源性的一個收益和效益,透過這樣的一個精實的解釋之下,醫院就能夠很充分的自主的盤點,知道說到底我還有哪些能夠增長的地方,而這個增長不完全是財務上的增長,還要有管理品質的增長,在品質的一個指標的成長,成為區域醫院當中很強的一個醫療,能夠有一個指標醫療,甚至在治療品質當中成為一個典范,那這樣的典范對醫院的整個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醫院面對的競爭還是很大的,競爭有來自于內部的競爭,也有來自于外部的競爭,那內外部的競爭當中,其實都應該要好好的去解釋,透過對員工提高他的福利,減少他的工作,一些事務性的工作,對病患而言,我們縮減一些醫療服務時間,讓病患的滿意度提高。對醫院而言,我們可以提高病床周轉率,降低藥品的仰賴度,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治療成效,而這樣觀念,如果能夠實實在在落實,對于整個醫院透過精實化改革,我們的確期待醫療的品質跟競爭力能夠提高。
近期應該看到一個國際新聞,梅奧診所又再次獲得美國醫療品質的第一名,這樣的一個第一名取決他對醫療臨床的精實化掌握得非常的清楚,我們在相關的管理個案文獻當中,各位都有機會去閱讀了解。然而我們很清楚的是,在梅奧診所對精實醫療的掌握跟執行是非常徹底的,非常地奉行精實醫療精實管理的觀念跟做法在全醫院當中的每個環節,那我們自己也應該向他來做借鑒,所以透過精實醫療精實管理的手法,就是越來越朝向梅奧診所這樣水平來做一個靠近。那美國它也是護理人力短缺,也有很多派遣的人力,不少員工滿意度低,也過度疲勞。我們講臺灣叫血汗護理,那我們實實在在的應該要在臨床來參與,透過臨床用精實的品質,通過品管圈活動的推動,讓臨床單位能夠實實在在的解釋自己的工作,能夠找到不必要的浪費,消除必要的流程。透過這樣的浪費的消除,流程的消除,不必要的程序的消除,而讓整個實際上的護理人員臨床人員在工作崗位當中能夠工作上有質量,能夠效率提升,能夠用更少人力就能完成,從而提高醫療服務品質,這也就是整個精實管理它的核心的觀念!它不強調要去做裁員,但他強調要尊重人性,尊重我們管理者以及工作中的彼此之間各個崗位的效益跟滿意度,過去國內在這兩年一直在強調DRG的推動,DRG是希望透過有對醫藥的疾病以及為診斷來做費用的掌控,而且需要做一個統一的定價,那標準的定價,而且最終也是要做一個優化管理的想法,所以這個部分其實跟精實醫療精實管理的手法是完全是一致的!
所以各位如果能夠在今天聆聽了精實管理的觀念之后,帶回各個崗位當中,如果能夠落實,甚至能夠實踐,也就是對國家的整個分級醫療的政策,DRG的管理當中也都有足夠的應對能力。簡單的一句來講,醫療品質的定義,以臺灣來講,也就是符合病人的需求,病人可以方便地得到最佳醫療結果,讓病人跟家屬都能夠滿意,而且在成本跟效益當中都得到合理化,重點成本跟治療效益得到合理化,這也就是我們講的精實醫療最終的一個宗旨跟一個核心的價值所在!而根據我們看到的相關的文件是加拿大的資料,每年提出健保治療,提出每年有多達2.4萬的手術用藥跟醫院的內部的感染數是每九位患者中有一個患者就是住院期間感染的,現在有這樣的美國案例加拿大案例臺灣案例大陸案例,回頭來看為什么照顧品質會有這樣的風險,其實都是來自照護的工作的負荷,過多疲倦而導致人員的疏失,忙碌而導致工作盲點,而這樣醫療風險絕對不是我們醫護人員主觀上想要去發生的,而是在整個管理工作的分配跟資源配置當中,沒有做最好的精實匹配,導致人員分工不均,忙的忙死閑的閑死。那透過精實管理,可以實實在在的幫助醫護人員提高臨床工作效率和效益,看到整個風控的結果!
在臺灣非常強調這樣的觀念,從門診住院急診每個環節去實實在在的檢視,減去整個藥師的工作量,技師的工作量,醫師的工作量,護士的工作量,各方面都逐一去做檢視。我們需要的是監控病人的等候時間,監控拿藥的時間,監控掛號的排隊人數,監控各種的環節去監控它的時間,那通過這樣的監控采集,甚至有目標性的去降低。以降低10%,以降低20%,降低30%,逐季度的逐年度的追求,這樣的降低跟改善!透過這樣的手法,我們追求精實化的管理跟精實化的品質!通過這樣的一個發展而能夠實實在有好的成效。那過去臺灣在整個發展的過程當中,就產生了很多的品管圈活動,院內的品管圈活動,院外的品管圈比賽。看到大陸這幾年也開始做品管圈活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