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新教育》雜志選編 陳力推薦 知名書法家曾石(中國創新教育雜志封面人物)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提高語文能力 ●劉筱明 摘要: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學科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提高學生語文能力。 關鍵詞:培養,語文學習,良好習慣,提高,語文能力 荀子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睂W習語文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積累、梳理的過程,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是語文學科重要的教學目的之一。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曾說過:“在語文教學上主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不能過分依賴教師的分析和講解。因為運用語言是一種習慣,習慣的養成要通過反復的練習和實踐?!?。好習慣就像是人們存放在神經系統中的生活資本,一生中都可以不斷享用它的利息。和語文相關的好習慣很多,比如學會正確的聽說讀寫、自主認真地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學習語文等。學會正確的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中必須要養成的習慣,新課標明確指出:能圍繞所選擇的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通過對語文知識、能力、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的融匯整合,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近年來,雖然語文教學已探索出了一些比較成功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模式,但是總體而言教學效果并不顯著。歸根到底還是由于各種原因,語文教師平時忽視了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平時的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積累和梳理,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可能一蹴而就,得靠日積月累,必須依循科學的學習規律,堅持持之以恒。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語文能力呢?結合個人體會,筆者提出一點膚淺的看法,敬請同行批評指正。 一是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力。所謂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指對待他人說話、表達時正確的態度和回復。良好的傾聽習慣既是虛心好學的表現,也是人格修養的重要表征。如何讓學生會聽呢?比如語文課上,學生要學會抓住中心,記住要點。教師要教會學生在關鍵的地方應細心傾聽,并將有用的信息及時儲存起來;在參加討論和辯論時,要聽明白各人的主要觀點,對看法有分歧的要能聽得出分歧在哪里。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聽力,才能使學生提高聽力水平,不斷提高其篩選儲存有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主要就是靠口語表達來完成的。雖然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不少學生的語言并不規范,甚至因為緊張在回答問題時顯得面紅耳赤、語無倫次等。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首先要堅持說好普通話,回答問題要清楚響亮,把話說明白完整,出現問題及時糾正。其次,要把讀和說有機結合起來。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多給學生提供一些交流的機會,最大限度地滿足所有學生的愿望,使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堅定學生學好語文的信念。 三是要教會學生理解“讀”書的方法。“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保浾b是有效的積累方法,典范的語言材料,包括古今詩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須記誦。通過記誦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美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好讀書不求甚解”,讀書就毫無意義;“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更是讀書的大忌。遇到不懂的字詞,不要輕易放過,要認認真真地查查字典,對不理解的字詞要聯系上下文認真體會意思。要讀懂課文寫什么、怎樣寫、為什么寫,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并結合課文內容想象出課文以外的意境、內容等。“為學貴知疑”,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在讀書時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反復誦讀精彩的段落,盡量能背誦下來默記于心。此外,還要使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要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使他們喜歡讀書,而且做好“不動筆墨不讀書”,要養成好讀書勤做筆記的習慣;可以摘抄好詞佳句,精彩段落和有關知識;還應多寫讀后感。學生要養成理解“讀”書的好習慣,讀書后及時測試也是一種較好的積累、梳理的方法。通過對所學知識進行專項整合,可以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主要包括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于動筆、認真修改。教師在教學中要告訴同學們:1、寫文章要經過思考醞釀、初步成文和修改完善等階段。要鼓勵學生自己去觀察,通過觀察把握事物的特征,比較事物的異同,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系。這樣做不僅提高了作文質量,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動筆之前,學生一定要認真思考,想一想這篇作文寫作的重點,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從頭到尾都想清楚了再動筆。修改完善是很重要的階段,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這是大作家、文章高手們的共同經驗。教師在教學前可多搜集一些寫作名家修改文章和多渠道學習語文的故事,講的時候要盡量生動,讓學生在興味盎然中得到教益。要讓學生明白“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教師還可以聯系學生的習作實踐讓大家回憶自己每一篇習作中的毛病,反復細讀后改掉這些毛病,力求成為好文章。老師還要幫助學生學會分類歸納,指導學生運用做筆記、記卡片、剪報紙等方法不斷積累寫作素材。2、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學語文不僅僅是學到一些知識,訓練一些技能。學語文的過程,更是一個人走向生活、了解世界、融入特定文化的過程;是帶著審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理解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是陶冶情操、美化心靈和提升精神境界的過程。要學好語文就必須要大膽、熱情地走向生活,在各種活動和實踐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教師要結合插圖,在討論、對話中讓同學們理解、體會以上道理。 五是要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罢n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從本質上講是要求在學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積累、求知習慣。學生必須牢固樹立大語文意識,光靠課堂上老師講授的內容和課本上的有限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對語文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主動積累的學生才能夠獲得優異的成績,真正在語文學習上取得成功。“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就能學好的”,語文學習無法速成,必須做到多學習多積累。見多才能識廣,教師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主動去感受和體驗,并在閱讀過程中多寫讀書筆記,全面細致地記錄自己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可以幫助學生考出好成績,而且對其日后生活及人際交往等方面都會大有幫助。 總之,“吾生也有涯,而吾知亦無涯”,人生路漫漫,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畢竟短暫有限,而學會正確學習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則是終生所需要的。只有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才能使之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語文教師必須要注重方法的歸納,積極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積累、梳理語文知識的學習品質,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
|
來自: 昵稱40077028 > 《語文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