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庭飼養中蜂非常容易出現逃跑或者分蜂現象,很多時候我們又不能在家天天看著蜜蜂,有時候分蜂的就跑了。導致我們很多新手養蜂朋友們無從下手,那么我們今天來研究一下蜜蜂分家是怎么回事,如何預防控制好不讓蜜蜂跑出去。 分蜂習性的觀察及預防 1、自然分蜂 分蜂前準備期:天氣晴暖,蜜粉豐富.蜂群繁殖較快,當達到6~7框蜂時,蜂群內便開始出現雄蜂房,雄蜂房多造在脾的下沿,蜂王在雄蜂房產下雄蜂卵,同時工蜂開始在脾下邊緣筑造王臺,接著蜂王在王臺中產下卵,工蜂開始哺育,直至王臺成熟。這時蜂王產卵量急劇下降,腹部縮小,隨之工蜂出勤率也急劇下降,或很少出勤采集。此時若打開蜂箱檢查會發現很多工蜂聚集在邊脾和上框梁上,有的還互相連在一起。 發生分蜂:以兩廣地區為例,分蜂季節多發生在月3月中旬~6月中旬,當王臺封蓋1~2天后,一般在晴暖天氣的上午9點至下午2點左右,便發生分蜂。 首先有少數蜜蜂飛離蜂巢,在蜂場上空盤旋飛翔,不久,蜂王便隨同大量蜜蜂一擁而出,天空中立刻出現無數條飛行線,并發出較大的“嗡嗡”聲。幾分鐘后,蜂群就在蜂場附近的樹枝上或其它地方集結成一個蜂團,暫時停留。 這時可用收集工具和準備好的蜂箱將蜂群收回,并進行必要的處理。若分蜂團不及時收回。當偵察蜂找到新居后就會第二次散團,在蜂場上空盤旋飛翔后,飛向新居。也有的分出群。在蜂場附近不做停留,在蜂場上空盤旋兩圈后,徑直飛向新居。 據飼養管理和觀察統計,桶養中蜂每原群一般可分2~5群,也有少數分7群的。有的一群可同時分出2個新分群,也有的新分群在分出后40天左右還會發生第二次分蜂。 內在因素: (1)蜂巢空間窄小,工蜂向外擴建蜂房受到蜂巢(木桶、蜂箱、天然洞穴等)容積的限制,蜂王沒有產卵的空巢房,這樣就阻礙了蜂群的發展。 (2)蜂王經過一代產卵后,隨著蜂群發展,蜂王產卵力下降,巢內積累了大量的幼青年蜂,出現了哺育蜂過剩,眾多閑置的哺育蜂無事可做,便醞釀分蜂。 (3)遺傳性:中蜂王接受了世代小群分蜂的遺傳性,從而它奠定繼承了小群分蜂的習性。 外界條件: 氣候溫暖,有能夠滿足蜂群育蟲需要的蜜粉源,蜂群為發展和延續性種族而發生分蜂。 控制自然分蜂的措施 (1)換入新王:從4月下句開始有計劃地選擇采集力強、抗病力強,能維持較大群勢、分蜂性弱的中蜂群做種用群。并及時補壯,然后組織養王群開始移蟲育王,至5月中旬新王出房交尾后,及時地用新蜂王去替換上一年的老蜂王、因為新王產卵力強,能有效地控制分蜂熱,即使是已經發生分蜂熱的老王群,換入新王后,也能使大部分蜂群恢復正常采集生活,消除分蜂熱。 (2)人工分蜂:當蜂群已經產生了分蜂熱,可采取人工分蜂的辦法,把有分蜂情緒蜂群中的蜂王、1~2框幼蜂、一張老蛹脾和一張蜜粉脾提出,放入已準備好的蜂箱中,作為分出群,原群則選留一個較好的自然王臺或誘入新王,毀掉其余王臺;也可把蜂王留在原群,給分出群介紹一個較好的自然王臺或新王。由于一群分為二群,蜂群群勢減弱,且新王產卵積極,分蜂熱即會消除。 (3)調換子脾:把強群中的封蓋子脾與弱群中的卵蟲脾相互調換,這樣既能抑制強群發生分蜂熱,又能使弱群迅速擴大群勢。 (4)定期檢查:定期對蜂群進行檢查,有計劃地及時毀掉自然王臺,除去雄蜂,并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5)人為假象分蜂:對有很高分蜂情緒的蜂群,可采取在巢門放一平板,然后把蜂一脾一脾地抖落在平板上,并促使工蜂起飛,注意不能傷蜂王,因蜂王腹部未完全收縮,不能起飛,工蜂找不到蜂王,會逐漸回巢。這種處理相當于一次自然分蜂,經處理后的蜂群會消除分蜂熱,恢復正常活動。 (6)注意選育:要從根本上解決中蜂的分蜂,必須從改良品種入手,從能維持大群、分蜂性弱及各種性能優良的蜂種中選育蜂王。 我們要預防蜜蜂自然分蜂的話還是需要很多技巧性的工作,不然等您不在家的時候蜜蜂就自己分家跑掉了。學習好今天的內容,幫助您對蜜蜂的認識更近一步。希望掌柜分享的內容能幫助到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