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末期(約公元前1600年),在商滅夏的戰爭中,商湯率領商部落士兵與夏軍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一說在山西運城)進行的一場決戰,這場戰爭成為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戰爭的結果導致夏王朝滅亡,商湯建立了中國的第二個王朝商朝; 自孔甲繼位為夏王以后,不理朝政,迷信鬼神,諸侯反叛。到了約公元前16世紀,夏桀在位時,各國諸侯已經不來朝賀。夏桀不思進取,驕奢淫逸。還從各地搜尋美女,藏于后宮,日夜與妺喜及宮女飲酒作樂,筑傾宮、飾瑤臺,揮霍無度,弄得國空民傷。在夏朝逐漸衰落的過程中,在黃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漸強盛起來。商自上甲滅有易以后,勢力逐漸發展壯大。農業和畝牧業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過渡到奴隸制。商湯在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的輔佐下,首先是治理好內部,鼓勵商統治區的人民安心農耕,飼養牲蓄。同時團結與商友善的諸侯、方國。在仲虺和伊尹的鼓動下,一些諸侯陸續叛夏而歸順商。為實現滅夏的戰略目的,商湯決定除夏羽翼,先打弱敵,攻滅與商鄰近的夏屬小方國葛國。滅亡葛國,揭開了滅夏戰爭的序幕。 夏桀得知湯還在繼續征伐諸侯,擴大商的勢力,并且下令將商湯囚禁在夏臺。伊尹和仲虺搜集了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獻給夏桀,請求釋放商湯。夏桀就下令將商湯釋放回商。商湯回商以后,見叛夏歸商的人愈來愈多,經過一番謀劃和準備之后,以剪除羽翼方式滅亡了三個忠于夏桀的屬國是,一個是豕韋(今滑縣東南),一個是顧國(今范縣東南),一個是昆吾(今許昌)。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又與商較近。 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湯正式興兵討伐夏桀。在會戰開始之前,他舉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師活動,商湯宣讀了一篇伐夏的誓詞,申明自已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為了救民眾于水火之中。鳴條交戰的那一天,正趕上大雷雨的天氣,商軍不避雷雨,勇敢奮戰,夏軍敗退不止。夏桀見兵敗不可收拾,就帶領五百殘兵向東逃到了三朡(今山東定陶北)。三朡是夏王朝的一個方國,見夏桀兵敗逃來,立即陳兵布陣以保夏桀,并揚言要與商湯決一死戰。商湯和伊尹見夏桀投奔三朡,立即揮師東進。商軍和三朡軍在成耳(今山東汶上北)交戰,結果商軍打敗三朡軍,奪取了三朡的寶玉和財產。夏桀見三朡又被商湯所滅,就帶了五百殘部向南逃走。 商湯和伊尹率軍緊迫不放,夏桀逃到了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夏桀對人說:'我很后悔,沒有將湯在夏臺殺掉,才落得如此下場。'夏桀不久病死。 商湯和伊尹徹底消滅夏王朝的殘余勢力,安撫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鄩舉行了祭天的儀式,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滅亡。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