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明的第一大發明約在兩千到兩千五百年前,古代的中國祖先就發現了人體經絡的存在。《黃帝內經》這本書就是證據,又稱《內經》,傳說是黃帝和其臣子歧伯、雷公討論醫學的書,故稱《黃帝內經》,實際上總結了春秋戰國、秦漢時期(公元前5~公元前3世紀)的醫學理論和醫療經驗。它是中國醫學的百科全書,對于人體的生理、病理各種現象及原理以及人的生活與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的影響等都講到了,講得很透徹。對于這本書,祝教授自謙說還懂得很少,他相信很多人也需要再學習,這一寶貴歷史遺產有待于進一步開發。祝教授認為有一重大的論題在《黃帝內經》中講到的就是經絡。 《內經·經脈篇》中說,經絡可以控制人體一切功能,具有“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的作用,也就是說,生命之是否存在,決定于經絡,疾病之所以發生是由于經絡活動出了問題,疾病之所以能得到治療也由于經絡的作用,十分肯定地強調了經絡在人體中的重要性。 經絡是什么呢?《內經》中講得很具體。經絡是遍布人體全身的一個網絡系統,其中最主要的有十四條經脈線循行于人體,這十四條線又有許多分支,稱為絡脈,經脈與絡脈形成一個網絡系統,血和氣在這系統中運行流動,以維持全身各組織系統的正常功能。 宋代的著名醫學家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把《內經》里描述的十四條經脈線刻畫在一個銅人的模型上,成為世界上第一臺針灸經絡學教學、科研和臨床治療的模型。在這具銅人模型上,不但具體刻畫了十四條經脈線的走向分布,而且還在十四條經脈線上詳細地標出了三百五十四個穴位。也就是說,從春秋時代直到宋朝這一千年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中,這十四條經脈線卻一直被中國的醫學家流傳和保存下來,并且為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保健醫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027年(天圣五年),兩尊針灸銅人鑄成了。銅人又稱為天圣針灸銅人。銅人的是男性模型,立正姿勢,兩手平伸,掌心向前,身高五尺三寸,約合1.73米。銅人鑄成前后兩部分,裝有特制的插頭,可以進行拆卸組合。 根據《內經》的描述以及歷代醫家的經驗,人體任何一個部位發生疾病,都會在相關的經脈線上反映出來。人們應用經脈線和線上的穴位點進行針灸,而使疾病得到緩解和治療。直到今天,中外的針灸醫生治病的依據都是這十四條經脈線。消化道疾病病人,在其小腿上針刺胃經上的“足三里”穴,胃病就可得到緩解;心臟病人覺得心慌時,在手臂上針刺心包經的“內關”穴,心慌就得到控制。為什么針刺“內關”穴就能治療心臟病,而針刺“足三里”穴就能治療胃病呢?這是因為從“內關”到心臟有一條心包經脈在控制心臟的活動,而在“足三里”到胃臟則有胃經脈直接聯系并控制著胃臟的功能。刺激這些穴位就是調動相關的經脈起作用,控制相關臟器的功能,緩解癥狀,恢復健康。這就是經典的經絡學說指出的“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的奧妙所在,也就是經絡具有“決死生,處百病”作用的道理。 現在問題就提出來了。現代科學發展很快,西醫都是用西方醫學原理教學治病,非但沒有提到經絡,還有很多西醫認為中醫不科學、不高明。祝教授在二十年前也持有這種看法,認為經絡理論是無稽之談。現在西醫對經絡仍然劃一個問號,包括祝教授的同行在內,他們沒有解決,問祝教授是怎樣解決的? 50~60年代,祝教授主要從事西方醫學理論為基礎的生理學和基礎醫學研究,根本不相信人體存在經絡系統。后來祝教授接觸大量文獻和報道中對經絡的翔實記錄和具體描述,而面對著經絡學說指導中醫臨床實踐成功的種種令人信服的事實,感到迷惑不解。經絡是什么東西呢?經絡看不見,摸不著,剝不出來,也就是沒有客觀方法來測定,它與西醫中的神經、血液循環及免疫系統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些問題日夜困擾著祝教授。1973年,祝教授從甘肅回到北京,開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經絡研究組工作,后來又在專門成立的北京針灸經絡研究中心繼續探索研究。二十年的工作證實了十四條經脈線是百分之百真的,這十四條線可以在任何人身上測出來,測得的結果和二千年前的經絡學、一千年前經絡銅人模型上描述的有驚人地一致。 我們的祖先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又是怎樣測試出來的,這至今還是個謎。但作為中國古代第一大發現、大發明的經絡針灸在二千年后用現代科學方法得到了實驗證實,這是一個事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