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建筑遺產——云南昆明勝利堂 云南昆明勝利堂現已更名為抗戰勝利紀念堂,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心,現昆明人稱之為“勝利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勝利堂建在原云貴總督府的舊址上,1944年動工興建,最初名為“志公堂”,隨后改為“中山紀念堂”,1946年落成時改為“抗戰勝利紀念堂”。 抗戰勝利紀念堂的建筑形式除觀眾廳為弧形山墻外,采用傳統的歇山頂筒板瓦屋頂,清式斗拱,彩畫架枋,白石勾欄。勝利堂的周圍布局也作了改造,勝利堂兩側的弧形道路云瑞東路和云瑞西路即為杯壁,北邊的云瑞北路為杯口。清代云貴總督署的照壁所在地建成橢圓形的云瑞公園做為底座。 云南昆明勝利堂原址為明代黔國公沐氏之國公府。明時云南雖設巡撫,但各地土司只服從沐氏,政令皆自沐氏出。國公府前有甬道,即今甬道街,橫街為轅門口,有東西二轅門,甬道兩廊各有36住所,以云南全省72大姓土司子弟值班,實為人質暫住之地。 清康熙年間,平定吳三桂之亂后,清政府在云南昆明興建三大衙門,其中最大者為總督署。總督署以沐氏之國公府改建而成,東鄰文廟街海天閣巷,西接沙朗巷,南面光華巷,北抵民生街。總督署內建有公堂、露臺、花圃。嘉慶年間,總督阮元又建造石亭,其西則有演武場、碧雞臺等。 清廢土司子弟值班制度,而甬道、轅門仍舊。甬道街多有打制“羊皮金”(金箔)的作坊,還有“麻鄉約”組織,承辦全省郵政、轎夫、抬柩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黨人在士兵中加緊活動,清朝統治者驚慌萬分,總督李經羲在總督署內外修筑工事,并下令逮捕革命黨人。 10月30日(農歷九月九日),昆明革命黨人首先起義。1912年農歷重九日,云南軍政府在昭忠祠祭奠重九起義烈士,蔡鍔獻上挽聯四副,此后,云南都督府設于五華山,總督署地改為優級師范學堂、省立師范,后再設云瑞中學。 1944年,原建筑拆除,準備于此建“中山紀念堂”,1946年落成,正式命名為“抗戰勝利堂”,以為紀念。1950年12月,改稱人民勝利堂,將原擬建于公園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改建在抗戰勝利堂公園內。 抗戰勝利堂占地約1000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之傳統宮殿式建筑,數次修葺,為云南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舉行重要會議的場所。其前花園闊大,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 2018年11月,云南昆明勝利堂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名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