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叛逆,是每一個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其實孩子叛逆是表示孩子在成長。一個人在孩提階段有三次叛逆期; 2到4歲之間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這是孩子從嬰兒期向兒童期的過度階段,兩歲之前的孩子,是爸爸媽媽說啥就干啥的小乖乖,到了兩歲就會開始變化,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注意,當大人們拒絕了她們的愿望和要求,她們會隨時變成憤怒的小鳥,他們總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想法,開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游戲、玩耍,大約兩年的醞釀,叛逆在四歲時達到了頂點。這期間孩子很難管教,他們的表現是不聽話,故意和你作對,很多家長對此不知所措。輕則說教。重則打罵懲罰。其實這是一個轉折點,叛逆期表示孩子在長大,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和獨立意識,這是一件好事。這時我們當家長的一定要有耐心。 第一;不要輕易答應孩子的無理要求,一旦讓孩子在自己哭鬧 中得到了滿足,他們便會把哭鬧變成一種要挾大人的手段。 第二;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愿望,這個階段的孩子馬上就進入四歲,三到四歲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開始,她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一切都要去探索,當大人不能滿足他們的無理要求時,他們就會對大人在心理上有所抵觸,情緒容易焦躁,動不動亂發脾氣,對爸爸媽媽進行語言攻擊,亂扔玩具,咬人,打人,試著罵人,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孩子的情緒失控,這些并不是他們的真實想法。 第三;這個階段我們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鼓勵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動,大人要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決定,自己動手。這時也是引導他們參加一些像洗碗、掃地、倒垃圾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及時表揚她們的勞動成果,培養他們的熱愛勞動的習慣。 第四,2到4歲正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發現他們的天才特長的最好時機。發現了就要有意識的去引導,啟蒙,針對性的培養開發。 第二次孩子的叛逆期是7到9歲之間; 這是孩子從幼兒過渡到少兒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孩子逆反心理更加強烈,她們知道了偷懶、賴床、不愿做零活、不收拾房間、做作業拖拉,挑食,犟嘴,看電視毫無節制,玩手機沒有時間控制、、、、、。這時候我們的家長要牢牢記住;“耐心、愛心,細心、尊重”八個字。遇事和孩子好好商量,用智慧技巧陪伴孩子成長。要做到; 第一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 7---9歲的孩子,正是愛玩、好惡作劇的階段,也是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的階段,當孩子感覺不自由時,第一反應就是和父母反抗,大吵大鬧,要么頂嘴,要么沉默,用冷暴力來對抗父母的權威、你不讓我做的我偏要做,在可操控和沒有危險的范圍類,盡量給孩子相對的自由。 第二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在家中發揚民主。 家長可以和孩子平等溫和的交流,探討將來的理想和夢想,利用夢想來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要知道大人永遠是孩子榜樣,家長首先要好好讀書,有時間就學習,有時間多陪孩子旅游,參觀圖書館,博物館,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展覽,給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7到9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主張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應當把自主權交給孩子,有事多和孩子商量,多征求他們的意見。 千萬不要運用家庭暴力來管教孩子。2018年一位在美國開中餐館的29歲的華人母親,陳明明因女兒不聽話玩弄手機,用拳頭猛擊女兒頭部,又按住頭部在地上猛撞,活活將女兒打死。后夫妻二人又將女兒的尸體用鹽掩藏起來,藏在中餐館冰箱的冷凍室內,然后報警,謊稱女兒失蹤。
12到15歲是孩子的第三次叛逆期; 這個時候是孩子的青春萌動期,大腦中的荷爾蒙特別活躍,此時她們的情緒被荷爾蒙折騰地陰晴不定,整個人顯得不夠理性。對父母的嘮叨,會產生強烈的抵觸心理。家長一定要明白。這時候的叛逆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叛逆并不是孩子的過錯。面對青春懵懂期的孩子,要注意教育方式,切記不打不罵,不動氣。 要提醒家長的是,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要對孩子寄予超出他們實際能力的要求,例如;有些家長自己沒有完成讀研出國升造的機會,便會把這個理想加在孩子身上,完全不顧孩子的實際能力。這樣強求的結果是事與愿違。2017年1月27日,福建省福州市一個母親,給孩子給予很高的期望,因為兒子期末考試英語不好,要兒子參加補習班,早已被各種輔導班弄的疲憊不堪的孩子抵觸了母親的安排,于是這位母親,親手用手機充電器勒死了已經上五年級13歲的兒子,自己從13層高樓調下自殺身亡,當時孩子的父親還未在家。造成了一樁人間悲劇。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的三次叛逆期,總的原則是;順其自然,耐心說服,發揚家庭民主,給孩子適當的空間自由。
2019.2.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