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知曉順逆的問題 【原文】故曰:刺不知逆順,真邪相搏。滿而補之,則陰陽四溢,腸胃充郭,肝肺內(月真)1,陰陽相錯。虛而瀉之,則經脈空虛,血氣竭枯,腸胃懾2辟3,皮膚薄著,毛腠4夭膲5,予之死期。 故曰:用針之要,在于知調陰與陽。調陰與陽,精氣乃光,合形與氣,使神內藏。 故曰:上工平氣,中工亂6脈,下工絕氣危生。 故曰:下工不可不慎也,必審五臟變化之病,五脈之應,經絡之實虛,皮之柔粗,而后取之也。 【譯文】所以說,在運用針刺時若不知道逆順的道理,補瀉反用,必然導致正氣邪氣互相搏爭。如實癥反用補法,就會使陰陽都太盛了,胃腸邪氣充滿,肝肺內脹,陰陽之氣互相錯亂。如虛癥反用瀉法,就會使經脈空虛,血氣枯竭,胃腸恐懼邪僻,皮膚澀薄干瘦著骨,毫毛腠理也因而焦枯,這就可斷定接近死期了。 因此說,用針的關鍵,在于知曉調和陰陽的道理。調合了陰陽,精氣就可以充沛,形氣合一,使神氣內藏。 所以說,高明的醫工能夠平氣,一般的醫工能夠治脈,拙劣的醫工則耗氣危害生命。 所以說,用針不可不慎重啊!一定要審察五臟的變化,五臟之脈與病的相應情況,經絡的虛實情況,皮膚的柔粗情況,然后取用適當經穴針刺就可以了。 【說明】本節論述的是知曉順逆的問題,刺者,所以取其氣也,故陰陽氣俱不足者,不可刺之。滿而補之,則陰陽四溢者,溢于外也;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澹滲皮膚,生毫毛。經脈空虛,血氣竭枯,是以腸胃恐懼邪僻。故能調陰陽,精氣乃光,謂陰陽精氣可相合,則精神形氣外華而內藏也。夫三陰三陽之經氣,有因于外邪所傷者,有因于五臟之病而變應于脈者,故當審其外內虛實而調之,斯可為良醫也。 本篇《根結》,主要論述的是根源和歸結問題,三陰三陽之氣,合于六經,而復出入脈外,五十二篇論榮氣,七十一篇論宗氣,蓋三陰三陽營氣宗氣,相將而行于經脈、皮膚、形身、五臟六腑,外內出入,環轉無端,是以數篇詞句相同,而所論者不一樣,學者應分而論之,合而參之。人之陰陽氣血,有形無形,應天地之五運六氣,寒暑往來,如桴鼓形響之相合也。故知曉經脈之根源和歸結的問題,乃學者之必知也。 —————————————————— 【注釋】1.月真:(chēn襯)腹中脹滿?!饵S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濁氣在上,則生(月真chēn)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薄饵S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腹滿(月真)脹,支鬲胠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span> 2.懾:(shè攝)《管子·戒》:“是故身在草茅之中,而無懾意?!薄盾髯印げ黄垺罚骸跋矂t輕而翾,憂則挫而懾?!薄读凶印S帝》:“是故忤物而不懾。”《禮記·樂記》:“柔氣不懾。”《禮記·曲禮》:“則志不懾。”《說文》:“懾,失氣也。”這里用為恐懼之意。 3.辟:(bì畢)古通“僻”?!豆茏印しń罚骸靶斜俣鴪?,言詭而辯?!薄豆茏印⒒肌罚骸肮收D暴國必以兵,禁辟民必以刑?!薄蹲髠鳌ふ压辍罚骸俺傥抑?。”《商君書·弱民》:“境內之民無辟滛之心?!边@里用為邪僻之意。 4.腠:(còu湊)中醫指皮膚的紋理和皮下肌肉之間的空隙?!俄n非子·喻老》:“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薄秴问洗呵铩ぜ敬杭o·盡數》:“用其新,棄其陳,腠理遂通?!薄饵S帝內經·素問·氣穴論》:“留于節腠,必將為敗?!薄妒酚洝け怡o倉公列傳》:“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span> 5.膲:(jiāo焦)肉不滿狀?!饵S帝內經·靈樞·根結》:“瀆者,皮肉宛膲而弱也?!?/span> 6.亂:(luàn孌)《書·禹貢》:“亂于河?!薄稌ぬ┦闹小罚骸坝栌衼y臣十人?!薄对姟ご笱拧す珓ⅰ罚骸吧嫖紴閬y,取厲取鍛。”《爾雅·釋詁下》:“亂,治也?!薄墩撜Z·泰伯》:“予有亂臣十人。”這里用為治理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