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從郭子儀家族世系探討汾陽王祖籍、籍貫和出生地問題

       造化天地 2019-02-13
      前 言

         近年來郭氏文化研究中存在一些意見分歧,郭氏史研究基本歸納起來有三大爭論,第一:郭氏之源在那里?“天下郭氏出陽曲”屬實嗎? 第二:郭子儀的祖籍、
      籍貫、出生地在哪里?郭子儀的祖籍在太原具體位置?第三:汾陽王食邑在那里?汾陽王是依據什么分封的?   

            2013年12月16日在中華郭氏網建立:郭氏之源  專題,就是以本文章為基礎對以當今郭氏家族最大的一支--太原郭氏的起源進行探討。
      之前,《太原郭氏郡望的形成與遷徙》第三章、“序封陽曲”與“三個陽曲”的歷史糾葛,第四章、‘假途伐虢’后虢國遺民被遷晉守邊 。為了回應一些郭氏宗親研究疑問先后節錄發布于中華郭氏網。現將第二屆中華郭氏家譜文化論壇正式發布“第八章、郭子儀汾陽郡王封號與太原郡的緣源。”整理發布。回答郭氏研究三大爭論問題中第二個問題。僅代表個人觀點。商榷。
      65.jpg
        2017年5月20日下午,第二屆中華郭氏家譜文化論壇在浙江杭州西湖博覽會博物館舉行。本人根據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代表中華郭氏網正式發布“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家族世系圖(北魏至唐末、五代 )”作為郭子儀后裔修譜參考。因現場視頻出現問題,原先準備好的PPT無法播放,本人只能簡要介紹“從郭子儀家族世系探討汾陽王祖籍、籍貫和出生地問題”。現正式發布。

      ———郭在權


           近年來,隨著西安鳳棲原郭子儀家族眾多墓志銘的出土,關于郭子儀家族的世系越來越清晰。本文嘗試還原郭子儀家族
      遷徙、世系,從郭子儀家族世系探討汾陽王郭子儀家族、祖籍、籍貫和出生地問題。

      一、太原郡的歷史地理位置

           隋唐時期太原郭氏家族的考證,首先要認識和熟悉幾個地理名詞,還原歷史地理位置。太原郡為秦莊襄王時設置,治所晉陽,當時的地域范圍包括雁門關以南,霍山以北的忻州、晉中地區。漢代的大司農郭全、昌華侯郭準、光祿大夫郭廣智等名公巨卿,世居太原陽曲。東漢一代宗師、儒林泰斗郭林宗出自太原介休。魏晉六朝時,郭淮、郭祚,又以其文治武功的宏偉業績,為太原郭氏平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使太原郭氏一直保持士族豪門地位。唐初確定的山東八大望族時,太原郭氏位列其間。馮翌、華陰郭氏亦是太原郭氏的分支。因此,太原幾乎成為所有郭氏族人共認的發祥祖地。
      201217qpdaftckvxfevf6x.jpg
      圖一:
      西漢太原郡轄區


      1、太原 郡域廣大,治在晉陽:

        “太原”作為地名稱謂,出現于春秋以后。戰國時,太原為趙地,都晉陽。漢代,為并州太原郡,治晉陽。

           西漢太原郡下轄21縣,其中晉陽、榆次、茲氏(今汾陽市鞏村遺址)、界休、鄔縣、祁縣、盂縣沿襲前代,新置14縣:葰人,秦霍人縣,廣武(今山陰舊廣武),原平(今原平南),慮虒(今五臺古城),陽曲(今定襄待陽),汾陽(今陽曲西北),狼孟(今陽曲黃寨),上艾(今平定新城),陽邑(今太谷陽邑),大陵(今文水武陵),平陶(今文水縣平陶村),京陵(今平遙京陵),于離(地址不詳)。

           隋開皇三年(583)廢太原郡入并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恢復秦代郡縣制,廢并州總管府,復置太原郡,郡治晉陽。共轄15縣:晉陽、陽直、太原、榆次、太谷、祁縣、文水、交城、受陽、盂縣、石艾、樂平、和順、平城、遼山。

         唐初廢郡,開元中置太原府,為太原置府之始。總之,太原郡的范圍十分廣大,地域范圍包括雁門關以南,霍山以北的忻州、榆次及汾陽、介休等晉中地區。

      2、晉陽: 三水包圍、險關為塞。

          以地處晉水之北,古人以水北為陽,故取名晉陽。春秋末期,屬晉國。據光緒《山西通志》考證,盂、梗陽為祁氏私田之時,晉陽即為趙氏封邑。后晉公室大權旁落,智、韓、魏、趙、范、中行六卿專權,趙簡子為發展勢力,命家臣董安于在依山傍水的龍山腳下、汾水之濱修筑晉陽城。從戰國后期始,晉陽長期為太原地區乃至山西的政治中心,故后世又以晉陽代指今太原。
      c7867215d1d04cd78b3afc78f9b467c2_th.jpg
        圖二:晉陽位置圖

           晉陽,簡稱“并”。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太原一直是中國北方的軍事重鎮,史載有“控山帶河,踞天下之肩背”的盛譽。太原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的春秋時期,當時被稱為晉陽邑,戰國初期趙國建都于此。秦代,太原郡為全國36郡之一,西漢又稱并州,為全國13州之一,這也是太原又稱并州的淵源。南北朝以前的前趙、后燕、前燕、前秦及北齊,都以太原為國都。隋朝時,晉陽在全國是僅次于長安、洛陽的第三大城市。唐王朝發祥于晉陽,封晉陽為北都,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并稱“三都”。五代時期,后唐、后晉、后漢、北漢亦以太原為國都。

      2aff8ca9f95240bb8a960ae4768e6bea_th.jpg
        
      圖三:晉陽古城
      遺址位于晉源區太原東西兩山之間的廣大地區,面積約合200平方公里,由城池遺址、古墓葬遺址、宗教祭祀遺址組成。城池遺址東西寬4750米,南北長3750米,面積約20平方公里。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正是晉陽作為北漢國都的第28個年頭,宋主趙光義三下河東平滅北漢,將千年古城火焚水灌,夷為廢墟。從此古城不存。

         '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范圍內的名門大族。古稱郡中為眾人所仰望的貴顯家族。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每郡顯貴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別于其他的同姓族人。唐代始著郡望,唐人著郡望。唐初確定的山東八大望族時,太原郭氏位列其間。我們通常所說的太原郭氏是以指整個太原郡的范圍。

      二、郭子儀家族世系考證

      1、郭子儀家族早期世系。

         根據郭子儀父親郭敬之碑【銘文】:“其先蓋出周之虢叔,虢或為郭,因而氏焉。代為太原著姓。漢有光祿大夫廣意,生孟儒,為馮翊太守,子孫始自太原家焉。”郭氏家廟碑,全稱《有唐故中大夫使持節壽州諸軍事壽州刺史上柱國贈太保郭公廟碑銘》(后碑),唐代宗李豫隸書題額,顏真卿撰并書,自署廣德二年(76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

         西漢郭廣意: 漢書(1)關于郭廣意的記載。
      表一:(4)中尉:王先謙曰:“后又有執金吾郭廣意,執金吾即中尉更名,疑即此一人而兩任。”

      表二:公元前87年,甲午,后元二年執金吾郭廣意免。

      (9)執金吾:《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與《郭家廟碑》(見《金石萃編》卷九十二)作“光祿大夫”。

      表三:公元前64年,西漢元康二年,郭廣意任執金吾。
      (5)廣意:
          陳直曰:“本表景帝后二年,即見‘中尉廣意,武帝后元二年,又見‘執金吾郭廣意免’,前后任官有五十四年之久。
          郭廣意見《燕刺王傳》,及《元和姓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顏真卿撰《郭家廟碑》等處。

          現至宣帝元康二年,再見‘執金吾廣意’,又經過二十三年,上溯景帝后二年之初見‘中尉廣意”,距離七十七年,似非事實,當為武帝時表文,被后人抄寫誤移于此。”

         郭廣意子郭孟儒不見漢書記載, 西漢中期迄于北魏末,期間多戰亂,譜牒損毀失續,后人無從考證。因此郭子儀家族早期世系記載是斷代的,相關郭氏家譜記載極為混亂,也不可信。因為后面說到的北魏至唐末的郭子儀家族世系表也極少有郭氏家譜記載一致,更不要說漢代世系。

      2、郭子儀家族北魏至唐末、五代世系。

          漢代分封制度逐漸被廢,皇帝中央集權得以加強。皇帝為管理國家,需要提拔民間人才。當時采用的是察舉制與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級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材,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會征辟人才。由州推舉的稱為秀才,由郡推舉的稱為孝廉。

          門閥制度是中國歷史上從兩漢到隋唐最為顯著的選拔官員的系統,其實際影響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職往往被關鍵氏族所壟斷,個人的出身背景對于其仕途的影響極大。

          唐初確定的山東(華山以東)八大望族時,太原郭氏位列其間(這里所說的太原郭氏是以指整個太原郡的范圍)。漢代太原郭氏有“郭氏譜”,舉孝廉,看家譜極為關鍵,如:晉·陳壽撰《三國志.魏書》記載:“郭淮字伯濟,太原陽曲人也。”宋·裴松之 注文:“按郭氏譜:淮祖全,大司農;父缊,雁門太守。

          直到唐代中葉后,士族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人們普遍對家譜不重視,以及戰亂等原因,致使家譜失傳。

          但是唐代士族制度在當時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隋唐時期出土的郭氏家族墓志,也大多注明:‘本太原人也。’其次,李唐起于晉陽,唐代等歷史上一大批太原士族得到了重用。

          因太原郭氏譜的失傳,明代民間再次興起修家譜時,郭氏家族已無法真實還原歷史,致使當今郭氏家譜大多修到郭子儀名下,早期世系混亂。近年來,隨著西安鳳棲原郭子儀家族墓地出土眾多墓志,讓我們還原真實的世系有了一個最直接的參考。


      圖四:
      郭子儀家族世系簡圖

      世:

           郭*(名失考),生一子郭智,一女。

      二世:

           郭智:北魏末歷任秘書郎、中山郡太守(中山郡定州,今河北定州市治)、郢州刺史。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大統三年(537年)“沙苑之戰”后,楊忠與獨孤信回到西魏都城長安,郭智于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后投奔關中宇文集團,這是郭子儀家族最為重要的一步,奠定了后世(隋唐)郭氏興旺的基礎。歷史也證明
      隋唐時期太原郭氏三大聚集地(晉陽、長安、洛陽)仕途發展最好的是居于長安的太原郭氏。郭智二子:郭徽、郭進。

           郭氏:郭智的妹妹嫁弘農楊愛敬(隋文帝楊堅從祖),楊愛敬是楊堅的祖父楊禎(北魏建遠將軍)的兄弟,楊愛敬很早去世。隋書·列傳卷八:河間王弘,字辟惡,高祖(隋文帝楊堅)從祖弟(楊堅堂弟)也。祖愛敬,早卒。父元孫,少孤,隨母郭氏養于舅族(郭智)。及武元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與周太祖(宇文泰)建義關中,元孫時在鄴下,懼為齊人所誅,因假外家姓為郭氏。

          漢魏六朝時期外家仍然有責任扶養年幼的外甥或外甥女。不少人年幼喪父后,轉由母家扶養。“子從母姓”當然也是重母方的重要表現。另外,西漢初年,外戚亦稱宗室,也不被視為“異姓”,均屬重視母方關系的明證。      

      三世:

          郭徽
      (約520-583) :郭智之長子。西魏大統末為同州(今陜西大荔)司馬。北周時官至洵州(今陜西漢中)刺史,封安城縣公。入隋,加官太僕卿,數年歿。隋朝開皇初年,郭徽在官任上去世。西魏、北周時期,楊堅的父親楊忠任同州刺史,同州司馬郭徽因此與刺史楊堅有舊。郭徽后來在北周時官至洵州刺史,封安城縣公。北周末,楊堅受北周禪讓,是為隋文帝。隋文帝加郭徽為太仆卿。子:郭榮、弘道。郭徽的兒子郭榮,隋朝右候衛大將軍、左光祿大夫。

          郭進 :郭智之次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後魏有同州司馬徽,徽弟進。”子:履球。(註:履球為郭進之子,《宰相表》格式誤為郭進之孫。)《元和姓纂》云:“進曾孫通。”《元和姓纂》又云“太尉中書令汾陽王子儀云榮父叔進之後”。

      四世:

          郭榮
      :字長榮,郭徽長子。生于西魏大統十二年(546年),卒于隋大業十年(614年)。北周時就職中外海水曹參軍。北周初年在軍事上與北齊仍屬對峙局面,北齊屢屢犯邊,宇文護讓郭榮在汾州觀察賊人的形勢。隋文帝初擢公為內史舍人,封蒲城(今山西永濟)郡公。累加左光祿大夫。大業九年十月加右候衛大將軍。長子:郭敬善,某丞、玉山監。次子:郭福善,某府蕃部郎中、益州長史。 三子:郭賢貴。

          郭弘道:字大寶,郭徽之次子。隋尚食奉御。唐初以勳舊加官同州刺史,入朝加封衛尉卿、郜國公。
      子:敬君、廣敬(唐禮部尚書、左威衛大將軍。唐高宗李治時任左衛將軍兼太子左衛率上柱國郜國公)。

          郭履球:郭進之子。隋金州司倉參軍。子:郭昶。

      五世:

          郭敬善:
      墓誌《大唐故郭府君墓誌銘》:“高祖智,後魏秘書郎、郢州刺史。祖徽,周洵州刺史,隋太仆卿、安城縣公。考榮,周宣納上士、平陽縣開國侯,尋遷通州刺史、光祿大夫、右候衛大將軍,贈兵部尚書。”

          郭福善:《唐郭福善碑》記載:公諱福善字福善,太原晉陽人也。曾祖智,歷中山太守、郢州刺史;祖徽,使持節洵州諸軍事、洵州刺史;父郭榮,周宣納上士、隋右候衛大將軍。
        
          郭廣敬:襲爵郜國公。據《冊府元龜》記載,左威衛大將軍、太子左衛率、郜國公郭廣敬於唐高宗麟德元年(西元664)貶官為隰州刺史,是因為得罪武則天皇后的原因。

          郭  昶,字宏暢。郭履球之子。唐涼州司法參軍。 子:郭通。

      六世:

          郭通
      :郭昶之子。根據顏真卿《郭公廟碑銘》(郭敬之後碑)及《郭曜墓誌銘》等文獻記載,大唐永徽年間,郭通因才調京兆府美原縣主簿。英年早逝。唐乾元元年(西元758)二月,又因其孫汾陽王子儀公之尊貴,追贈兵部尚書。子:敬之。

      七世:

          郭敬之
      :郭通之子。唐乾封二年丁卯(西元667)出生。郭敬之曾先后任吉(治今江西吉安市)、渭(治今甘肅隴西縣東南)、壽(今安徽壽縣)、綏(治今陜西綏德縣)四州刺史。據《郭公廟碑銘》:“始自涪州錄事參軍轉瓜州司倉、雍北府右果毅,加遊擊將軍、申王府典軍、金穀府折衝,兼左衛長上、原州別駕。遷扶州刺史,未上,除左威衛左郎將,兼監牧南使、渭吉二州刺史。侍中牛仙客韙君清節,奏授綏州,遷壽州。累加中大夫,策勳上柱國。”天寶三載(西元744)甲申春正月初十日病歿于長安長樂坊,享年七十八歲。葬萬年縣鳳棲鄉少陵原。乾元元年二月,追贈太保、祁國公,諡曰“貞懿”。

          郭子儀有兄弟9人:西安市鳳棲原--郭氏家族墓地已出土的墓志有:幼賢、幼儒、幼明、幼沖。



         子琇,絳州(今屬山西)武將。


         子儀,關內河東副元帥、中書令、汾陽郡王



         子云,京城左領將軍。


         子瑛,延州(今陜西延安)都督府參軍。


         子暐,渭北節度使。


         子珪,衢州盈川(今屬浙江)縣尉。


         幼賢:衛尉卿、單于副都護、振武軍使、朔方節度副使左廂兵馬使。累加銀青光祿大上柱國。永泰二年(公元766)七月一日,唐代宗下詔其贈太子少保。


         幼儒:漢州(今四川德陽)別駕,劍南節度、檢校尚書左仆射、兼成都尹崔寧。正議大夫成都少尹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追贈太子少保 。

         幼明:歷太仆、太府卿、少府監。累加銀青光祿大夫,贈太子太傅。

         幼沖:別將, 遷太子右贊大夫,歷太仆少卿, 太子少詹事, 左庶子, 延王傅。奉天行在, 除太仆卿, 兼御史中丞。累加銀青光祿大夫,試鴻護抑,守太子賓客,上柱國,太原郡開國公。

      3、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家族世系圖(北魏至唐末、五代 )1.0版
         圖五:郭子儀之下世系人物眾多,不再敘述,請參考下圖。



      注:1、灰色方框為已出土墓志。

          2、因現存郭氏家譜早期世系各不相同,因此沒有參考任何郭氏家譜。

          3、本世系圖只為郭子儀后裔編制郭氏家譜提供參考。我們會不斷研究、補充、更新。


      三、郭子儀祖籍在哪里?


         唐代中葉后,士族制度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人們普遍對家譜不重視,以及戰亂等原因,致使家譜失傳。但是唐代士族制度在當時還是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隋唐時期出土的郭氏家族墓志,也大多注明:‘本太原人也。’其次,李唐起于晉陽,唐代等歷史上一大批太原士族得到了重用。

          太原郡的范圍十分廣大,郭子儀祖籍究竟是太原郡什么地方人?
      相關史料、碑文和近年來西安鳳棲原郭子儀家族墓地出土相關墓志銘均記載如下:(部分)

      1、隋【郭榮碑銘文】:“太原晉陽人也,昔武王□□虢叔則□□□□昭王待士郭隗則禮盛燕宮至于光祿壯□鞅之忠荊州高□□之治煥乎□□□□□人”
      2、郭榮子《唐郭福善碑》記載:公諱福善字福善,太原晉陽人也。曾祖智,歷中山太守、郢州刺史;祖徽,使持節洵州諸軍事、洵州刺史;父郭榮,周宣納上士、隋右候衛大將軍。

      3、郭榮子郭敬善墓志銘:“太原人也。其先出自帝嚳,宗于有周。承遠葉以臨云,派洪源於浴日。重規疊矩,載德象賢。開鼎族於黃圖,纂臺門於赤縣。風流千祀,冠冕百王,昭晰緹箱,可略言也。高祖智,後魏秘書郎、郢州刺史。祖徽,周洵州刺史,隋太仆卿、安城縣公。考榮,周宣納上士、平陽縣開國侯,尋遷通州刺史、光祿大夫、右候衛大將軍,贈兵部尚書。公即尚書第二子也。”

      4、郭敬之碑【銘文】“其先蓋出周之虢叔,虢或為郭,因而氏焉。代為太原著姓。漢有光祿大夫廣意,生孟儒,為馮翊太守,子孫始自太原家焉。后轉徙于華山之下,故一族今為華州鄭縣人。”

      5、郭子儀之弟【郭幼儒墓志銘】:“先太原人也。因時遷徒, 而后家于華焉。”

      6、郭子儀之弟【郭幼賢墓志:“其先太原人也,始于虢叔而命氏焉。漢有孟儒,為馮翊守,子孫因之至今居于華州鄭縣。”
      7、郭子儀長子【郭曜墓志銘并序:“其先系周封晉,家於太原,厥後因官,遂為鄭縣人也。高祖昶,事隋,為涼州司法參軍,生通,永徽中以才調京兆府美原縣主簿,生敬之,開元中,曆渭、吉、綏、壽四州刺史,所至以理行聞,乾元初,贈太保,太保生尚父汾陽王。”

      8、郭曜子【郭锜墓志銘文】:“其先太原人也。漢馮翊太守孟儒之后。五代祖諱昶,仕隋法曹掾。高祖諱通,皇朝美原縣尉贈兵部尚書。曾祖諱敬之,皇朝渭、吉、綏、壽四州刺史,贈太保。大父諱子儀,皇朝太尉中書令、汾陽郡王、尚父贈太師。烈考諱曜,皇朝太子少保贈太子太傅。

      151949qg6ynvuev6ppylku.jpg
      圖六:郭子儀家族世系分析圖。

          從近年來西安鳳棲原郭子儀家族墓地出土相關墓志銘,參考圖六“郭子儀家族世系分析圖”可以看到,郭智生二子:郭徽、郭進。而郭徽、郭進兄弟兩支后代祖籍地都是記載“太原人”,郭徽(A)一支具體到“太原晉陽人也”。因此,目前,能考證到的郭子儀祖籍具體位置在太原晉陽。需要提醒的是:有文章說是郭子儀祖籍在太原陽曲等別的地方,都沒有史料根據。


      四、郭子儀
      籍貫出生地在哪里?

          《新唐書·郭子儀傳》:“郭子儀,字子儀,華州鄭人。”鄭縣,古縣名,在今陜西省華縣華州鎮附近,為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鄭國所在地,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設鄭縣,故址在今陜西華縣華州鎮。郭子儀“華州鄭人”,華縣是籍貫(祖居地或原籍,詳細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并非出生地。至今無任何史料記載有郭子儀出生地。

           華州于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治李潤堡(今陜西蒲城縣東北)。永平三年(510年),華州移治華陰縣(當時的華陰縣治所在今陜西大荔縣)。轄境相當于今陜西省黃河以西,黃龍縣以南,蒲城縣、華縣及以東,華山以北地區。西魏廢帝二年(553年)華州改名同州
      00e93901213fb80ea1f9f09336d12f2eb938944e.jpg

      同州歷史上也曾稱左馮翊。

          前面提到郭子儀家族世系二世祖郭智:(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時,大統三年(537年)“沙苑之戰”后,楊忠與獨孤信回到西魏都城長安,郭智于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后投奔關中宇文集團,郭智生二子:郭徽、郭進。郭智之長子郭徽(約520-583) 于西魏大統末為同州(今陜西大荔)司馬。楊堅的父親楊忠任同州刺史。

          從圖六“郭子儀家族世系分析圖”可以看到,郭智生二子:郭徽、郭進。郭徽、郭進兄弟兩支后代祖籍地都是記載“太原人”,郭徽(A)一支具體到“太原晉陽人也”。郭進(B)一支“后轉徙于華山之下,故一族今為華州鄭縣人。”(4) 郭子儀一支遷華州鄭縣(今陜西華縣)具體時間是什么時候?從“郭子儀家族世系簡圖”可以看到是從郭進(B)開始生活了一代或至多三代(待考證)。

      1、雖然朝代幾次更替,郭徽(A)一支幾代職位明顯高于他弟弟郭進(B)一支。郭子儀的爺爺郭通僅是京兆府美原縣主簿(相當于現在科級干部)。直到郭敬之嗣圣元年 ( 6 8 4年 ) 韜鈴科及第
      (5) ,先后任吉、渭、壽、綏四州刺史。郭子儀在世時(之前),以其伯祖郭榮一支為顯貴。

      2、郭徽(A)一支:隋【郭榮碑銘文】:“太原晉陽人也”、郭榮子《唐郭福善碑》記載:太原晉陽人也。   郭徽(A)一支墓志均沒有提到華州鄭縣。足以證明郭智于西魏大統三年(537年)后投奔關中宇文集團后,郭徽(A)一支沒有生活在華州。

         郭進(B)一支:郭進——郭履球——郭  昶——郭通墓志均沒有發現,郭子儀父親郭敬之碑【銘文】:代為太原著姓。漢有光祿大夫廣意,生孟儒,為馮翊太守,子孫始自太原家焉。后轉徙于華山之下,故一族今為華州鄭縣人。”參考世系圖郭徽(A)一支對比,郭子儀一支遷華州鄭縣正是從郭進(B)開始。

      231116z456pzkpkcpoysrm.jpg

      3、郭子儀第三子郭晞長子郭鋼夫人長孫氏墓志銘:“終于京兆府渭南縣之別業。
      (6)”記載郭家在京兆府渭南縣有別墅。但從沒有發現有文獻記載郭子儀家族在華州鄭縣(華縣)有“別業”。也無文獻有記載郭子儀在華州鄭縣(華縣)有祖宅。

      4、從西魏到唐末,郭子儀家族墓全在長安(今西安),郭徽(A)一支墓地在長安萬年縣銅人原(郭榮、郭敬善)。郭進(B)一支墓地在長安萬年縣鳳棲原(郭敬之及以下都在,除郭子儀陪葬建陵外)。

          雖然進——郭履球——郭  昶——郭通墓均沒有發現,但至少郭通(郭子儀祖父)墓不在華縣,PS如果郭通墓在華縣,郭敬之(郭子儀父親)的墓就沒有理由不歸葬華縣。另外1000多年以來,華縣從沒有發現一座郭子儀家族墓。

      5郭敬之京師常樂坊之私第”:顏真卿撰并書《郭敬之家廟碑》:“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春正月十日遘疾,終于京師常樂坊之私第,春秋七十有八。”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后,郭子儀才日趨顯貴。在這之前, 郭敬之退休后就回到“京師常樂坊之私第”。
      6、郭通英年早逝,郭敬之從小在郭徽(A)一支的照應下開始生活在長安(有可能郭通之前就生活在長安),受到良好教育。郭敬之于嗣圣元年 ( 6 8 4年 ) 韜鈴科及第。郭子儀出生時,其父郭敬之為六品官員,約在唐涪州(治今四川涪陵縣)錄事參軍任上(后歷任吉、渭、壽、綏四州刺史等地方官),《大唐六典》明確規定:“諸外任官人,不得將親屬賓客往任所,及請占田宅,營造碾石豈,與百姓爭利。”因此郭子儀兄弟也是出生于長安。為不忘先祖,從郭敬之開始籍貫記為“今為華州鄭縣人。”

          綜上所述,
      籍、籍貫和出生地是三個不同概念。目前,從相關史料、碑文和近年來西安鳳棲原郭子儀家族墓地出土墓志銘考證,郭子儀祖籍地具體位置是在太原晉陽。郭子儀籍貫、世系、祖墓、祖宅、郭榮一支等一系統考證,郭子儀“華州鄭人”籍貫(祖居地或原籍,詳細指的是曾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出生地)郭子儀出生地在長安。


      參考資料:

      (1)、漢書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第七下。

      (2)、《元和姓纂》。

      (3)、《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新唐書·郭子儀傳》。

      (4)、
      郭敬之家廟碑》,全稱《有唐故中大夫使持節壽州諸軍事壽州刺史上柱國贈太保郭公廟碑銘》。自署廣德二年(76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

      (5)、徐松:《登科記考卷三,中華書局,1984年,第75頁。

      (6)、 唐故京兆府富平縣太原郭公夫人河南長孫氏墓志銘并序


      (7)、近年在西安鳳棲原郭子儀家族墓地出土墓志銘文。

      (8)、郭子儀夫人(王夫人)碑,郭晤夫人、郭鋼夫人墓志銘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看的污污超级黄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我国产码在线观看av哈哈哈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严洲|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不卡|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免费|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电影|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精品|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内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91|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美女乱子伦高潮在线观看完整片| 四川丰满少妇无套内谢| 国精无码欧精品亚洲一区| 少妇粗大进出白浆嘿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免费人成视频网站在线18|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国无高清码图片| 天天在线看无码AV片|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亚洲专在线电影| 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小说|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麻豆|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中文字幕人妻系列人妻有码|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APP| 午夜av高清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 | 久久综合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AVAV天堂AV在线网阿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