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數據君 轉自|數據分析 找女友第一步:整理思路 找女友第二步:界定問題 1、為什么要找女朋友(Why)? 小柯用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思考了一晚上,發現自己目前在每個層次都需要女朋友。特別是去參加同學聚會自己總是孤身一人,已經被嘲笑了好多次了。 2、找什么樣的女朋友(What)? 又是一個通宵,小柯整理出兩張圖。
3、用多少預算找女朋友(How much)? 對于這個問題,小柯實在沒概念,只能定個大原則,就是不超支。 找女友第三步:收集數據 根據前期思考,小柯制定了兩套方案。 主動出擊 根據自己事先設定的條件,小柯覺得自己的女朋友不會在大學校園及周邊,也不會在各種奢侈品消費場所。出現幾率最大的地方應該是公司的商務談判室,公共場所的咖啡廳,百貨商場的化妝品、鞋服專區,甲級寫字樓及周邊的公共場所等地方。 所以,一有空小柯就往這些地方跑,按他的說法是提高認識未來女朋友的機率。 耐心等待 一是等待父母及親戚介紹,二是每天在社交媒體上更新狀態,將自己最精神、專注的一面有意識的展示給身邊人。 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小柯認識了5位女孩,其中一位(姑且叫小A)是在吃飯時認識的,當時小A坐在小柯對面,當小A起身離開時,將手機遺落在沙發上。但小柯卻沒有叫住她,而是拿起手機火速離開。小A急匆匆回來沒找到手機,只好狂撥自己手機,小柯這才“急匆匆”出現,說“我剛才追你去了!”(ps:懂大數據的,果然都是心機男啊……) 這還不算什么,接下來的數據分析更讓你吃驚。以下是小柯收集的目標對象的數據。 目標女生數據 基本數據:年齡、身高…戶口所在地、畢業學校、工作單位、家庭狀況。微博ID,微信號…… 規律數據: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內容及更新頻率,QQ登錄及在線時間,更新發型頻率,作息時間規律,經常出現的場所及頻率…… 喜好數據:喜歡的顏色,食物,運動,偶像,喜歡看的書類型(小柯堅持認為喜歡看書的女孩子是最有魅力的)…… 目標女生閨蜜的數據 基礎數據:有幾個閨蜜、分別是誰、聯系方式是?閨蜜們的喜好?、微信賬號?…… 關聯數據:閨蜜和目標女友的關系,一起活動的頻率,是否可以影響目標女生的行為?…… 競爭對手數據 基礎數據:曾經的男友?目前的競爭對手?和目標女友關系?…… 關系數據:每周和目標約會頻率,約會時間長度,進展程度…… 財力數據:是否有車,有房?經濟狀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