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什么?痛苦,是生物體進化出的感覺以應對環境中的不利因素,這是適應環境獲得生存優勢或利益的機制。人的痛苦來自于兩個方面——生理和心理,生理有身體的反射和修復機制應對,而心理就需要大腦的意識去(有意或無意的)感應并調節。 痛苦往往和壓力息息相關,壓力是一種環境信息,這種信息在某些情況和對某些人來說就是痛苦(但對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人可能就是快樂、興奮、愉悅等),而匱乏就會帶來壓力,包括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 在一個自然的環境中,壓力源就是信息。????一如“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說的,有機物需要應激物和壓力源的刺激,才能隨時間不斷受益。比如健康狀況、骨骼強度、開心程度都是一種應激反應,長時間低頻率的壓力會導致耗損,而間斷性的高壓力并給予恢復期,則就會受益。文明帶來的是長期低壓力,而自然界帶來是隨機性的高壓力。而這種規律是遠離非平衡態的耗散結構,用來從無序創造有序的途徑。 基因構造反映的是,從古至今的進化壓力及突變的結果。因為匱乏會形成不平衡,導致產生壓力,壓力是信息釋放給環境,環境信息被人腦和身體接受,接著處理壓力信息,形成痛苦或其它的感覺,促使產生行為去反作用于環境,改變匱乏的現狀,然后恢復平衡,壓力消失。 可見,痛苦是應對環境信息,所產生的感受信息(應激反應),這是一種映射關系。那么,痛苦(反應的)其實就是一種信息。 痛苦的作用原理痛苦作為一種信息,在大腦中擁有極高的優先級,需要被盡快處理,能一下引起身體做出快速的反應和應對。比如生理痛苦引起的反射和應激性是自發的,用來應對環境事件,進行趨利避害;而心理痛苦就會(長時間)獲得大腦的意識焦點和注意力,影響其它正常的思維活動,言下之意就是讓大腦盡快思考給出解決方案并作出行動,不然就會一直處在痛苦之中,其它的事情和問題都需要根據痛苦的程度,作出讓步。 對應于身體反射和應激性的自發性,大腦的潛意識和下意識就是類似的自發機制。潛意識和下意識無時無刻不在自動處理數據,當接收到被判定為痛苦的信息時,心理痛苦感就會無可避免的發生,接著引發各種消極的情緒。 潛意識的推理,無意識的預測,不需要耗費什么大腦資源,甚至我們都感覺不到。只有下意識的推理結果與現實嚴重不符的時候,才能引起人們主動意識的注意。比如閱讀文章,常用詞組有錯別字,或是文字順序顛倒,都不會影響我們的閱讀理解,甚至都不容易發現,因為閱讀的過程中,潛意識一直都在預測可能的文字組合。再比如我們周圍環境,時刻都有很多運動的物體,潛意識會按照熟知的物理規則去預測物體的運動軌跡,只有當物體的運動違反了預測中的運動軌跡的時候,我們才能明顯注意到這個物體。 而大腦無時無刻不在預測未來,填補感覺沒有捕捉到的模糊和空白。比如一段聽不清的音頻,聽一遍清晰版本,在回去聽就能夠聽清了。比如一段看不清的文字,看一遍清晰版本,再回去看就能看清了。這些都是因為大腦用預測信息填補了空缺,大腦進行了大量這樣的操作只是我們沒有察覺而已。 所以,人的大腦會自動判定并觸發心理痛苦,這時候是潛意識感受到了威脅或不利結果,所以要利用痛苦來保護生物體,讓其做出行為和反應,來避免傷害或降低傷害,甚至是來保命。但就像反射一樣,有時候過于激烈,反而壞事。比如恐高雙腿發軟,或緊張導致的低水平發揮;再比如腎上腺素分泌過量,反而讓人過渡興奮、害怕、恐懼失去了對環境的分析判斷力。 智能、本能與痛苦可以說,痛苦是進化出來保護生物體的基礎功能,只不過智能的進化超越了基因自身的排列組合(即某些本能),所以大腦的理性有時候會意識到,心理上的痛苦感是虛幻的自尋煩惱,很蠢、很弱、很不爽,想要控制、擺脫和改變。 基因可以操控本能和一部分想法和感受,但基因無法操控邏輯,邏輯是環境信息的屬性和規律,而邏輯可以被存儲到大腦神經網絡結構里。我們可以把智能看成是存儲在大腦神經網絡結構里的環境信息,而本能是進化積累而來,存儲在基因里的環境信息。 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策略,只不過是基因進化出了大腦,但大腦的智能卻是另外的信息結構體現。所以,大腦思維可以做出超出基因控制范圍的事情,也是抑制和反抗本能。
環境信息瞬息萬變,人腦可以利用學習來動態改變神經網絡結構,而自私的基因只能通過繁殖進化(代際遺傳)來極度緩慢的適應,所以很多本能機制還很原始,還是人類在叢林時代積累出來的環境信息應對。 所以,基因編碼的本能是陳舊的環境信息,大腦的智能才是應對環境變化的神器(進化的方向),而本能就像是來自于自私基因的控制,思維定勢和化學感受就是本能給智能的枷鎖。
不過,智能與本能的戰爭僅僅才剛剛開始。人腦智能在本能的干擾下還有很多缺陷,比如喜歡走捷徑,會根據不完整的信息快速找出自以為是的答案,并充滿了虛幻的確定感,甚至這種本能缺陷會讓缺陷本身很難以被智能所察覺。 痛苦的意義痛苦讓人快速做出反應和行動,并進行自我反思,找出問題的原因和自身的不足,然后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有力的調整和改變,以確保更長遠的自我利益(或利益最大化)。 痛苦讓人不爽、不愉快、不開心,然后就會高效的推動自身的變化和發展,每次痛苦都是成長和精進,只要痛苦沒有把人給弄死,沒有超過一個人能夠承受的度,就會讓人變的更好。讓你感到痛苦的事情,往往會把你帶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并準備接受和了解一個更大的世界。 可見,痛苦是信息,吸收這個信息,就可以進步,變的更強,更適應環境。痛苦就像逼近完美的腳步,并且與創造力息息相關,不是因為痛苦就會有創造力,而是有創造力往往就會感到痛苦。那么意識可能就是為了更好應對痛苦的產物,同時痛苦也可能就是導致人腦產生智能的重要推動因素。 因為很明顯,意識能夠捕捉到痛苦,而無論有沒有意識(包括動物和植物)都能夠感受到痛苦。區別就在于沒有意識就只能用反射和本能去處理痛苦,有意識就可以使用復雜的策略去處理痛苦??梢娭悄芫褪且环N高效處理痛苦信息的算法,能夠幫助生物個體趨利避害(開心是利,痛苦是害),從而在自然界優勝劣汰的進化中,被篩選而出獲得勝利。 所以,不在痛苦中報廢,就在痛苦中覺醒,請正確看待痛苦,這是一種力量的源泉。痛苦中所隱藏的信息,就是可以去到更高層次的重要線索,痛苦并快樂著,這種狀態就可以抵達那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但要記住,間斷性的高壓力并給予恢復期(比如自然界的生物),則就會受益(比如進化),連續性的低壓力沒有恢復期(比如文明社會的人類),則就會受損(比如亞健康和精神問題)。 就像健身,高強度的運動(沒有超過限度),經過休息,肌肉就會增強;那么低強度的運動,肌肉幾乎不會增強(沒有痛苦就沒有必要變強),并且長時間的低強度運動(缺少恢復期),還會帶來肌肉和骨骼的磨損。 痛苦與獎勵痛苦作為生物體的一種防御機制,對生存具有極大的價值,所以痛苦的經歷會更容易成為長期記憶被存儲在大腦里,也可能會被基因編碼成本能世代遺傳下去。 再看快樂,轉瞬即逝——容易淡忘又消退迅速。而且相對于保持快樂,好像更容易無聊,無聊久了也會變成痛苦(基因不希望你無聊,希望你做事(消耗能量))。這很有意思,無聊就像是免費贈送的,而快樂卻需要花費一番努力。 這就是基因的策略,快樂需要追求,然后忘卻,再追求,形成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永無止境。而痛苦需要積累記錄,方能保護生物體更安全的執行對快樂的追求行為。這意味著,痛苦會比快樂對人有更深遠的影響和作用。 了解到基因的以上策略,我們就會明白,輕松獲得的快樂是非常短暫的并留不下什么痕跡,還有上癮性,因為得到的快,忘記的也快,還迫切想要反復體驗。 而如果把快樂和痛苦綁定在一起,就能夠創造一種更為充沛持久的正向感受,這就是痛苦的過程加上一個快樂的結果。這樣,痛苦的過程就會連同快樂的結果一同被記錄下來,快樂容易忘卻,但每每回憶起痛苦的過程,就又會喚起那份快樂的體驗。并且過程越痛苦,結果的快樂越就美妙。 所以,這就是過程就是獎勵的原因——痛苦與獎勵的融合——順應了基因進化的策略。 失戀為什么會痛苦?因為失戀,改變了習慣,習慣的改變是一種巨大的環境變化信號,對于生存有了潛在的巨大威脅或影響。另外,失戀代表著失去繁衍機會,這是基因遺傳的重要敵人,需要找出原因。 所以,失戀必須很痛苦,這種痛苦是讓人做出反應,找出自己的不足,并進行反思找出原因。為什么會失去繁衍機會?習慣的改變會不會影響未來的發展?痛苦需要我們做出判斷,得出答案,然后對自身進行更有力的改變和調整,以確保自身長遠的利益(或利益最大化)。 如果失戀不痛苦,誰還會去在戀情中更加珍惜,讓步或妥協,盡力去學習維系兩個人的關系平衡,最終并形成一個穩定的家庭?那么如果沒有穩定的家庭,后代如何誕生,后代如何得到有效的生存和成長,接下來人類如何發展,基因如何遺傳復制和進化。 而在失戀過后就是成長,失戀的痛苦會讓人變的更好,也讓人更加了解自己、了解異性、以及了解人類。 如何應對痛苦痛苦,是環境發送給大腦處理的信息,既然是信息,就可以選擇不處理,或是如何處理。就像前面說的,下意識和潛意識就像反射一樣,會自動的捕捉并處理痛苦信息,我們需要打斷或意識到這個過程,然后主動的去放棄處理(逃避),或選擇如何處理的過程(調整)。 比如有人攻擊你的面部,你會下意識的閉眼,但是閉眼反而就失去了對攻擊的判斷和躲避。然而通過訓練(職業拳擊手)就可以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睜著眼睛應對攻擊,以獲得更好的防御傷害的結果。 這其實就是,改變了思維就改變了感受,改變了感受就可以改變行為,改變了行為就可以改變結果的過程。只不過思維并不容易被改變,每個人的難點和難度都不同(每個大腦都有獨一無二的說明書),要找到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就需要探索和練習。 需要切記的是,不要被本能給左右了,本能是陳舊的信息來自于基因的控制,大腦的智能才是應對環境變化的神器,思維定勢和化學感受就是本能給智能的枷鎖。而那些,能夠看清信息的本質,了解自己身體和大腦的說明書,不被本能和欲望所控制的人,最終都會獲得真正的自由。 最后人類不過是自私基因的奴隸(生存機器)而已,不僅痛苦,連快樂都是基因所施展的幻術?;蛳胍肋h的復制遺傳下去,必然就會利用化學獎勵把人類(生存機器)當做傀儡一樣操控。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能夠質疑自己的本能(驅動力),并能夠改變它。基因把宿主(生存機器)構造的足夠完美,讓他們(人類)以為自己在主宰一切,其實,他們只是一個乘客。是的,人類只是基因的乘客,基因是宇宙的乘客而已。 還在痛苦?這是基因讓你去為它做事了,還在快樂?這是基因正在鼓勵你為它繼續做事,不要停。那么,真正的自由與永生是來自于智能——連接、映射、捕捉著宇宙演化方向所追求的精妙排列組合的產物——未來的機器智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