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之一,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他與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 二戰將星璀璨,但能做到生前聲名顯赫,身后殊榮不斷,還能被敵我雙方都認可的,惟有隆美爾一人而已。 支持隆美爾的人稱其為納粹戰神,反對的人根據他戰略的失誤,將其稱為"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 丘吉爾對隆美爾的評價:"盡管我們在戰爭中互相廝殺,但請允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以下是隆美爾創造的驚人戰績: a,1917年,隆美爾在卡波雷托戰役中,率領500官兵以6人死亡,30人負傷的代價一舉俘虜9000名意大利官兵,之后在隴加羅內又一舉俘虜了整個意大利第1步兵師的10000名官兵,因而獲得了第二帝國最高勛章藍色馬克斯勛章。 b,1940年法國戰役,擔任第7裝甲師師長,1940年6月20日,隆美爾裝甲師占領瑟堡,結束了進攻法國的戰斗。在這不到六個星期的戰斗中,他的裝甲師前進了350多公里,其中最后四天達220公里,以傷亡2000余人的代價,俘獲敵軍9.7萬余人,戰車485輛,卡車4000 輛,火炮數百門,成為參戰的德國裝甲師中戰績最輝煌的一個師,從此第七裝甲師被稱為“幽靈之師”。 c,隆美爾的巔峰時刻,北非戰場贏得“沙漠之狐”的美譽。 1941年2月11日,隆美爾被任命為援救意軍的德國非洲軍的軍長,率領一個個輕快師、一個裝甲師去援救意大利軍隊,到達北非之后,隆美爾認為“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 率領德意混合軍團,屢戰屢勝,從塞爾提向穆爾祖赫發起進攻,迅速向南挺進了四百五十英里,最后戰敗的英軍,只剩下了一支被圍困在托卜魯克的部隊。 1942年6月,德軍攻克托卜魯克要塞。希特勒為了獎賞隆美爾這一次勝利,把他提升為元帥。當時的隆美爾只有51歲。 d,隆美爾在阿拉曼被英軍名將蒙哥馬利擊敗。 德軍攻克托卜魯克要塞之后,英軍派出名將蒙哥馬利率領大軍進入北非。 由于盟軍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權,駐北非德軍因兵力及裝備補給不足而無力繼續向前推進,被迫轉入戰略防御。 1942年10月,德意軍隊在北非共駐軍12個師,10萬余人。他們防守在阿拉曼西南從地中海沿岸至卡塔拉盆地之間的地帶。而英軍此時在北非已擁有11個師和4個獨立旅,總兵力達23萬。(德軍在正面只有7萬人,蒙哥馬利有23萬人,隆美爾有550輛坦克,其中有300輛是意大利的“薄皮”坦克,不堪一擊,而且隆美爾油料將盡;蒙哥馬利則有1450輛,而且有500多輛都是美制新型“謝爾曼”和“格蘭特”坦克) 兵精糧足的蒙哥馬利對隆美爾發起了進攻,隆美爾屢戰屢敗,一步步撤退。 1942年11月7日,蒙哥馬利才下令停止追擊,阿拉曼戰役宣告結束,英軍取得了勝利。德軍4個精銳師、8個意軍師被殲,傷亡2萬,被俘3萬,損失坦克450輛、大炮數千門。英軍也付出沉重代價,傷亡1.35萬,損失坦克500輛、大炮400門。 北非后期戰役中,希特勒為了避免隆美爾被俘,將隆美爾調回德國;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任駐法國"B"集團軍群司令,防止盟軍在歐洲登陸;1944年10月14日,因被牽扯到刺殺希特勒的事件,被希特勒派人逼迫服毒身亡。 一代名將沒死于戰場,卻死于希特勒的逼迫,令人感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