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1926年2月出生,江蘇鹽城人。養意齋主。1949年畢業于南京江寧師范美術科,先后就職于南京市文藝工作團、撫順市文化宮、無錫市文聯。1960年進入江蘇省國畫院開始專業創作,兼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分會秘書。一級美術師。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美協江蘇分會理事、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副會長、顏真卿書畫院名譽院長。 在寫意文化的道路上衍進——《李亞書畫集》序 1991年09月22日 周韶華 作為三大國粹之一的中國畫,由于改革開放激發的藝術家們的熱情,和因國際繪畫潮流的沖擊,在八十年代出現了急驟變革的大漩渦,以前所未有的流速把人們卷進去,使這個與現實生活貼得不是很緊的畫種,也以其自身的特殊方式折射出社會變革的呼聲,在中國畫界引起的躁動是不小的。有陷入怪圈之中的,也有惶惶然不知所措的,但就大多數來說,他們都抓住了歷史的機遇,在不同層次上掘進,并以自己的智慧選擇各自生存發展的空間,迎來了中國畫的春天。 李亞先生是一位有自己的主義的畫家,他揭起的是寫意文化旗幟,堅持中國藝術以寫畫方式為本,理直氣壯地走寫意文化道路,努力呈現意象藝術的完整性,以“超寫意、狂寫意和純寫意”、“書畫合二而一”為標榜。一切的一切,以“寫”為核心,以“寫”來實現,“寫”作為手段和審美對象,最終要看“寫”與“意”復合的質度。他的長篇大論可由一個“寫”字盡之。在創造中國畫的語匯方面,他勤耕不息,苦心孤詣幾十個春秋,追求“寫”這一有生命力的形式(這形式,不是通常所說的事物的好形式,而是意與象契合無間,渾然一體,是一種活生生的內形式,是藝術本體)。 李亞先生把“寫”視為發揮想象力和表達心靈之力的最佳手段,認定“寫”本身也是最自由的意象藝術形式,從而傾其全力聚焦在一個“寫”字上,以“寫”來追逐東方藝術的動態生命力,以“寫”來建構自己的形式系統,他的“狂寫意”可視為這個形式系統的代表。收進本畫集的《雞》、《春江水暖》一類的“狂寫意”,表現了他對寫意文化追求的成果。雖然在十多年前我曾因看到他的揉紙水渲法而叫好,他也因此被畫界所認知,但比較而言,我更欣賞他現在的“狂寫”之作。因為“狂寫”之作既體現了藝術家的情感節律,也表現了時代節奏的頻率之快。時代的脈搏與創作主體的情感相呼應,呈現的藝術動態節奏和力度美,是一種令人回味不已的情態結構美和力度結構美,像萊辛所說的:“魅力(Reiz)就是動態中的美。”李亞先生所追逐的魅力,恰好就是動態與力態的美。這美就包含在由混沌神秘的意象所呈現的神韻中;這神韻,是對東方化精神的重振,是人生與宇宙的內在統一。 人是藝術的主體,心是藝術的靈魂,藝術品是心靈的結晶。“寫”的極大靈活性,能在空靈的流變組合中分黑布白,高揚人的主體功能,以氣為綱,以神為帥,以主體的情意去復合對象,使主體與宏觀宇宙相溝通,與看不見但可感覺到的生命律動相融匯,把現實時空幻化為心靈時空,縱浪大化,吞吐大荒,出入于心靈,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在虛實有無的變幻中追求時空和生命的永恒,這是人對自身的超越,對永恒的渴望。所以,可以說“寫”是李亞意象藝術的神經系統。 李亞先生的“狂寫意”是寫意文化的合乎邏輯的衍進。狂寫的藝術已超越于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而是純粹的“第三自然”。對象在變形變態的空間組合中,把創作主體的全部才華滲透在形式的韻律中,在有限的畫幅中展現著無限的空間境界,流溢的是主體的難以名狀的情思意趣,是對自然的領悟與生發,是主體與宇宙的對話,使有限的主體與廣袤無垠的大宇宙融為一體。這是一個神秘難傳的精神世界,這種韻律美令人神采飛揚,具有神奇的魅力。 藝術美的理想境界,亦即凈化了的審美境界。李亞通過“寫”的形式化,不論是“超寫意”還是“狂寫意”、“寫”既可以凈化強烈的感情沖動,也能把內心的過分強烈情感正確無害地釋放出來,使靈魂和肉體得到新的寧靜平衡。對于這種審美創造的自由境界,卡西爾有過精彩的描述,他說,這“意味著我們的情感生活達到了他的最大強度,而正是在這樣的強度中改變了它的形式。因為在這里我們不再生活在事物的直接的實在之中,而是生活在純粹的感情形式的世界中。在這個世界,我們所有的感情在其本質和特征上都經歷了某種質變過程。情感本身解除了它們的物質重負,我們感受到的是它們的形式和它們的生命而不是它們帶來的精神重負。”引用卡西爾這番話為《李亞書畫集》序打個句號,可以說是適當的吧。 1991年仲秋節于武昌抱一廬(作者為湖北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湖北省文聯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