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起,又作栔,中國氏族聯盟時代帝堯陶唐氏政權的四任帝。姜起是首任帝唐堯的直系后裔,其祖父和父親都沒有繼承帝位,而被封在太岳山西部的空靈山(今河南焦作沁陽市東南)一帶。
帝江二十七年(壬寅,公元前2239年),姜起出生在空靈山東南的一個小鎮子里。從小才智過人的他,完全繼承了其太祖父唐堯的品德和智慧,成年后入朝為官,成為帝堯陶唐氏政權三任帝江的得力助手。帝江年老時,也效法先帝‘傳賢不傳親’的做法,擇吉日率文武大臣拜祭山川大地,將姜起推薦于天,并確定他為天子繼承人。
帝江四十二年(丁巳,公元前2224年),唐堯政權三任帝江病死于宮中,姜起在帝都承留繼承帝位。
帝起十六年(癸酉,公元前2208年),帝起執政期間,全球因受大氣候的影響,沿海地區再次發生海浸,洪水急劇上漲,淹沒了華北平原的大片土地,許多居住在低洼地帶的居民房屋被毀,大量的人畜被洪水淹死,帝都承留也被洪水浸泡,帝起被迫率朝中大臣和城中百姓逃往太行山區的高崗之地,并在汾水流域建城立都,仍命名為平陽。就這樣,海浸區幸存的百姓都紛紛逃往高地,而這次海浸持續時間長達九年,才逐漸退去。但是,海浸使大部分河道淤平,長江、黃河、伊水、洛水、汾水等數百條河道下游失去控制,洪水像脫韁的野馬,造成了更為可怕的洪水災難。面對肆虐的洪水,無能為力的帝起,只好乞求神靈保佑。
帝起三十六年(癸巳,公元前2188年),帝起率群臣往洛水祭拜洛水之神,請求洛神不要再讓洪水泛濫危害百姓。為了表示誠意,他還命人將一塊十分貴重的玉璧沉入洛水。
帝起三十八年(乙未,公元前2186年),年五十四歲的姜起卒,其遺體葬于平陽西南(今山西臨汾市堯都區西南堯廟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