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佗,中國諸侯爭霸時代、春秋時期東周王朝的第三任王,其祖父是東周王朝太子姬洩父(未繼位就過世),其父是東周王朝第二任周桓王姬林。
周桓王二十三年(甲申,公元前697年),周桓王姬林在位23年薨,其長子姬佗繼承王位,是為周莊王。姬林生前疼愛少子姬克,因此病重之時,召周公黑肩入宮囑咐:“如果長子壽終,一定要執行兄終弟及的祖訓,讓少子姬克繼位。”這段臨終前安排,為嬖嫡之爭埋下禍根。由此看來,這個周桓王還不是一般的混帳,在位時就沒有做一件立威利國的事,死了還要給活著的子孫造一些人為麻煩。
周莊王三年(丁亥,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遵照周桓王姬林臨終時所托,開始策劃殺掉姬佗改立姬克為天子。辛伯勸阻:“嫡庶有別,廢嫡立庶,這是內亂的根源啊!”然而,周公黑肩卻聽不進,辛伯只得將這一陰謀報告姬佗。于是,姬佗立即將周公黑肩捕殺。姬克見事情敗露,遂逃奔燕國,此事件史稱‘子克之亂’。東周王朝內部爭奪王位繼承權的斗爭,影響較大的有四次,王子克之亂是其中之一。這場王室內部斗爭,使得軟弱無力的中央集權更加脆弱,成為后來周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周年夏,姬佗為籠絡齊國,將女兒王姬嫁與齊襄公姜諸兒為夫人,并讓弒兄自立的魯桓公姬允作媒,派卿單伯先將女兒送至魯國。到了冬天,姬佗又派大臣榮叔赴魯‘賜命’。于是,魯桓公再派人將王女嫁往齊國。
周莊王七年(辛卯,公元前690年),姬佗召隨國國君進朝,并責備他尊楚國國君羋熊通為王。于是,隨國立即與楚國斷絕關系。楚武王羋熊通率兵攻打隨時,因病而亡,其兒子羋熊貲嗣位,繼續稱王,是為‘楚文王’。
姬佗晚年時,很愛少子姬頹并想立其為太子,但沒有成功,這也為后來的‘子頹之亂’留下伏筆。
周莊王十五年(己亥,公元前682年)十月,在位15年的周莊王姬佗薨,其長子姬胡齊繼承王位,是為周僖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