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惡變特質的皮膚斑塊會有突出,顏色改變,邊緣常參差不齊,呈鋸齒狀,表面不光滑。有時還伴有滲液、滲血、癢痛等。
以上情況,看似小病小痛,但千萬不能忽略,以免小病變大病,在這里小編溫馨提醒大家平時定期做體檢,隨時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這樣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哦。
上面我們介紹了一些易被當成普通病的癌癥先兆,但并不是說這些病就等于癌癥。只是提醒大家,有了這些先兆,千萬要小心,最好去醫院檢查,看看是否癌癥病變。同時,也要告訴大家,不要被這些信息嚇到,草木皆兵,身體出現了任何癥狀都誤以為是癌癥,影響心情和生活質量。這里,我們也要告訴大家一些常識,出現以下情況,不必過分擔心是癌癥。

五年內沒生小病≠肺癌or肝癌

這話的大致意思是如果長時間沒有生病,你的免疫系統是有問題的。對此,疾控中心的專家表示這完全沒有科學依據。不過,“自我感覺身體健康的人往往沒有機會去醫院,主動體檢或被動體檢都沒有,等到發現問題的時候,就晚了。”所以,即使認為“體壯如牛”,也別忘定期體檢。
兩邊乳房不對稱≠乳腺癌

這一句話讓不少女性為之色變。但其實,人體很多雙器官,先天就是有不對稱性的,最典型的就是“大小眼”。乳房也是如此,如果長期都是不對稱的狀態,無需擔心,但短時期內縮癟或者腫大,就要引起重視了,建議去醫院做個檢查。
晚上起夜多,睡眠淺≠肝癌or肺癌
專家指出,長期睡眠狀態不好對機體的免疫系統確實有所影響,會導致抵抗力低下、神經衰弱等,常見于老年人和亞健康人群。“后半夜醒很常見,說明不了和哪種癌癥相關。對應這么準確的時間,更是沒道理。”
長期便秘≠腸癌

這個更讓人驚慌,現在便秘的人群太龐大了。在專家看來是無稽之談。不過,這樣會對腸道造成機械性的損傷,毒素也不容易排出,建議在飲食上做出調整,并養成定時的排便習慣。如果還不行的話,可以遵醫囑借助藥物解決。
真正的癌癥先兆√
實際上,不同的癌癥,發病前的特征不一樣,要區別對待。專家介紹了發病率最高、最有特點的三種癌癥的早期癥狀表現。首先是肺癌,突出表現是陣發性的咳嗽,有咳不凈的感覺。同時反復出現少量血痰,并有胸背痛、胸悶、發熱的癥狀。

肝癌的癥狀在早期不明顯,甚至患病后較長時間可能毫無知覺。待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逐步產生肝區疼痛、食欲下降、疲乏無力、日漸消瘦等癥狀。乙肝患者、長期飲酒者容易誘發肝癌。 胃癌早期也無特異性癥狀,但如果有嚴重胃痛,食欲減退、消瘦、乏力、惡心嘔吐、出血和黑便,就需要當心了。
專家介紹說,從癌癥發病的年齡分析可以看出,50歲之后癌癥的發病率“逐步上升”。大部分癌癥與細胞內遺傳物質改變和損傷的長期積累有關。有的癌癥可能早在多年前就潛伏下來,如宮頸癌。所以,40歲以上人群,應每年到正規醫療機構體檢一次,尤其是有腫瘤家族史的人。
上面所說的癌癥先兆都是對醫學的錯誤認識,或者說其實身體的變化確實是有問題,但是我們不能過于激動,看看是自身真的發生變化了,還是一直都是如此。準確來說,身體的改變才是疾病的先兆,面對身體的變化,我們才應該謹慎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