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況且會犯錯,何況作為未懂世事的小孩。道理雖懂,當小孩犯錯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卻還是忍不住氣急敗壞地責罵孩子。或者這就是我們為人父母的,愛之深,責之切吧。最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就是:罵你是因為愛你,打你是為你好。 難道打罵才是最好的教育嗎?當然不是。作為女孩子的我,小時候也沒少受父母的挨打。身為過來人,我并不贊成父母的打罵,傷害親子感情不說,打罵真的效果不大。至今我依然記得父母打我的事,但我記得的是被打時的孤獨無助,卻不記得為何被打,過后該犯的錯還是會犯。 作為家長,孩子做錯時,我們對孩子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知錯能改,從而更好的成長甚至變得更優秀。那怎樣才能達到這個效果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處理: 1、給予孩子辯解的機會。有時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聽到也不一定就是事實的全部。給予當事人解釋才能更好的了解真相,也給孩子一個辯解的機會,給自己一個舒緩分析的時間。 2、感同身受,體會孩子犯錯的原因。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也屬于教育的一部分,孩子傾訴的時候,委屈也會隨之發泄出來,委屈發泄出來才會靜下心來聽你講道理。父母如果能換位思考,感同身受,就能更明白孩子犯錯的原因,找到處理方法。 3、先冷靜處理,不急于批評。如果父母和孩子雙方都處理憤怒狀態,那就不要急于處理事件,不急于批評。要先讓自己和孩子冷靜下來,例如做下家務什么的。待大家都冷靜下來再處理事情。 4、分析道理,指出錯誤。在雙方都冷靜的狀態下,再分析道理,指出孩子的錯誤之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5、引導處理,獎懲有度。引導孩子處理犯錯的善后工作,例如和同學發生矛盾,該認錯的認錯,該道歉的道歉。父母平時也要做到獎懲有度,該獎的獎,該罰的罰,例如罰什么時候看完哪一本書之類。 6、讓孩子適當犯錯。再好的保護也擋不了孩子的犯錯,還不如讓孩子在適當犯錯中成長,知錯能改,孩子才能成為更優秀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