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聽 您還記得小時候期待過年的心情嗎? 豐子愷先生在《豐子愷自敘》一書中, 記錄了記憶中江南傳統過年的氣氛。 對于身處現代社會的我們而言, 那一股子年味兒是既濃郁又陌生的。 年底這一天,是準備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經擺出風燈,插上歲燭。吃年夜飯的時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來,預祝來年人丁興旺。
吃飯碗數,不可成單,必須成雙。如果吃三碗,必須再盛一次,哪怕盛一點點也好,總之要湊成雙數。吃飯時母親分送壓歲錢,用紅紙包好,我全部用以買花炮。
吃過年夜飯,還有一出滑稽戲呢!這叫“毛糙紙揩洼”。“洼”就是屁股。一個人拿一張糙紙,把另一個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說:你過去一年中所說的不祥的話,例如“要死”之類的,都等于放屁。
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盡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調皮,出其不意,突如其來。哪怕你是極小心的人,也總會被揩。有時其人出前門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豈知道他繞了個圈子,悄悄地從后門進來,終于被揩去了。 此時笑聲、喊聲使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重了。
街上提著燈籠討債的,絡繹不絕,直到天色將曉,還有人提著燈籠急急忙忙地跑來跑去。燈籠是千萬少不得的。
提燈籠,表示還是大年夜,可以討債;如果不提燈籠,那就是新年,欠債的可以打你幾記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順境,因為大年初一討債是禁忌的。
年初一上午忙著招待拜年的客人。街上擠滿了穿新衣服的農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燒賣,上酒館,買花紙(即年畫),看戲法,到處擁擠。 初二開始,鎮上的親友來往拜年。我父親戴著紅纓帽子,穿著外套,帶著跟班出門。同時也有穿禮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就留下一張紅片子。
正月初四,晚上接財神。別的事情排場大小不定,獨有接財神,家家鄭重其事,而且越是貧寒之家,排場越是體面。大概他們想:敬神可以邀得神的恩寵,今后讓他們發財。
初五以后,過年的事基本結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謝往還,也很熱鬧。 文丨豐子愷(節選) 本期嘉賓:肖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資深播音員主持人,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獲得者。 小 貼 士 每周三,我們推出粉絲“夜聽”專欄!讓更多人聽見你的才華吧! |
|
來自: 鮮艷小花 > 《夜聽(央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