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乙肝、丙肝、肝炎肝硬化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屬于中藥。 背景技術: 目前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尚無特效藥?,F常為使用的干擾素對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有一定的療效,例如治療丙型肝炎其穩定應答率僅在15%-20%(干擾素治療丙型肝炎療效研究中西結合肝病雜志2002-12卷第1期56頁);但是副作用大、復發率高、價格昂貴,不適合我國醫療消費水平。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無副作用,療效較好的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藥物。 本發明主要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明采用托盤根或以托盤根為主配以常規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中藥制成的。 托盤根是天然植物,為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山楂葉懸鉤子,以根入藥,學名托盤根;植物別名為樹莓牛迭肚。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無任何副作用,本藥取用于天然植物,實踐證明無任何副作用;2、有很好的療效,用藥3-7天即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有效率90%左右,使HCV-RNA轉陰率高達60%左右;服藥3-6個月B超所見,可改善肝靜脈、門靜脈、脾靜脈測值;并使肝實質鏡下所見有所好轉。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制取托盤根水煮或把托盤根切片后粉碎或用工業制藥設備提取均可。 本發明也可制成糖漿劑、沖劑、片劑、膠囊劑、水丸、密丸、針劑等,這些制劑的制法均為現有常規技術。 實施例1取托盤根2-4克為一個單位藥量,每日2-3次,三個月為一個療程。 實施例2托盤根50-150克,丹參15-30克,柴胡5-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實施例3托盤根15-50克,西洋參5-15克,白花蛇草15-25克,貫眾10-20克。 實施例4托盤根3-100克,板蘭根15-30克。 本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臨床總結自96年以來,作者采用具有疏肝健脾化濕,清熱解毒扶正作用的本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臨床治療10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病人,取得了明顯療效,報告如下1.材料與方法1.1病例選擇按照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討論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所訂診斷及分型標準,于96年至2003年5月選擇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病人164例治療組病人104例,其中慢性肝炎(包括輕中重)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為(39±7.9);肝炎肝硬化病人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齡30-74歲,平均年齡為(45+12)歲,均為乙型肝炎病毒傳染所致。對照組60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31例(男24例,女7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為(32.7±7.3),肝炎肝硬化29例(男23例,女6例),年齡29-74歲,平均年齡為(44±10),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情相似,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治療組服用本藥(膠囊),8粒/次,3次/天,3個月為一療程。對照組服用護肝片,5片/次,3次/天,療程同上。兩組基礎治療相同。 1.3觀察項目治療前及治療后每月檢查ALT.AST.TBIL.DBIL.TP.ALB.TBA.GGT.ALP,并用B超檢查門靜脈.脾靜脈.脾臟厚度,療程結束(3個月),查乙肝五項。同時詳細記錄病人癥狀及體征的變化。 1.4療效判定顯效臨床癥狀(腹脹,肝區痛)消失,肝功能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好轉,肝功能較治療前好轉。無效臨床癥狀及肝功均無變化。 2.結果2.1表1治療前后肝功能恢復情況比較(x±s) 注與肝硬化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1<0.05 與慢性肝炎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2<0.012.2治療后兩組病人肝臟B超聲像圖,脾臟厚度及門脈系統血管內徑的變化(見表2.表3)采用日本福田黑白型B超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50mHz。所有病例均由同一工作人員檢查。病人于檢查前空腹12h,在平靜呼吸狀態下,做肝膽脾胰腎等多切面多臟器超聲探查并記錄有關數據。 脾臟厚度的探測,以脾門處至脾臟外緣切線的最大垂直距離為準。門靜脈及脾靜脈的測量,分別以肝門處V及脾門處脾V的最大內徑為標準。 肝臟的B超聲像圖主要觀察肝臟的左右葉體積大小,形態,表面,肝實質光點,血管紋理等多項指標以綜合判斷,按4級化分為肝臟受損的程度。標準如下①大致正常上述各項指標均無異常,或僅有肝實質光點細小→略粗。 ②輕度異常肝臟左右葉體積大小正常,形態光整,包膜表面欠光滑或增厚,肝實質光點略粗→較粗亮→粗亮,密集,血管紋理清晰。 ③中度異常肝右葉.左葉體積增大或縮小或基本正常,包膜形態包膜表面欠光滑,增厚或波紋狀;肝內光點粗亮→粗糙明顯密集,伴或不伴光點不均,血管紋理尚清或欠清。 ④重度異常肝臟左右葉體積縮小或增大,包膜形態波紋狀→鋸齒狀→結節狀。肝內光點粗大→小團塊狀,分布欠均或不均,血管紋理不清晰或欠清晰。 表2 治療前后患者肝臟B超聲像圖的變化 分別與本病對照組比較P<0.05表2顯示治療后慢性肝炎,肝硬化均分別好于治療前。 表3治療前后患者門脈血管及脾臟厚度的變化(x±s.mm) 與肝硬化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2.3 表4 治療前后綜合療效[n(%)] 表4顯示治療后綜合療效明顯優于治療前2.4治療前后安全性指標的觀察本藥對病人血尿便常規,心電圖,腎功均未見不良反應。 2.5肝炎肝硬化病例王某,女,43歲,住址北京航天橋核二院主訴患慢性丙性肝炎,打干擾素吃藥二年有余,一直未見好轉。于2002年1月初住院,3月下旬ALT高達170又住院,五一節過后又出院,17日又腹水住院治療,26日出院,在家吃藥。第一次住院曾輸肝泰樂,引起血糖高,打干擾素白細胞下降,所以第三次住院未輸肝泰樂,輸強力寧,進院查血糖正常,其他值HCV-RNA為8.23×10的6次方拷貝/ml,總膽汁酸103.5,總蛋白58,白蛋白33,ALT 49,AST 33(出院前查),B超顯示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門脈高壓,腹水,脾大,膽囊多發結節,由于病情反復,心急如焚,特尋找中醫治療。 四診所見患者面色黎黑,疲勞乏力,難于行走,經常感冒,協肋疼痛,按之疼甚,右肋可按及腫大之肝臟,較硬,腹脹大,腹壁可見青筋暴露,舌紅苔厚膩,手掌潮紅,納呆,便溏,尿少而赤,脈弦左大于右。 中醫辨證正氣內虛,感受邪毒日久,邪毒化濕,濕熱纏綿,同時郁怒伐肝,肝郁脾虛,久病入絡,氣血淤阻,形成氣血水同病,肝脾腎俱虛,殊為難治。 診斷中醫臌脹;西醫肝炎肝硬化,慢性丙型肝炎治則疏肝健脾,化濕解毒,兼以扶正。 處方本藥8粒/次3次/天,本藥2號2粒/次3次/天醫囑如排尿尚好,可不服利尿藥,如排尿不好,可小劑量間斷服利尿藥,飲食多吃各種瓜類以利尿,白蘿卜以順氣,平素平衡膳食為佳。 2003年2月18日患者服藥二個月后,疲勞,肝區痛好轉,可以下地行走,飲食好,腹脹基本消失,查AFP由676.8降至200.9mg/ml,HCV-RNA由6.632×10的6次方降至3.885×10的5次方。 2003年7月14日,5個月來病情明顯好轉,體重增加,可以正常操持家務,干零活做飯等。2月18日至7月14日因受非典影響,5個月未去醫院,今去醫院復查,主要結果指標如下因近日有些勞累,ALT升高外,其余指標均好轉,與2月14日比較,ALT由316降至210,TBA由44.90降至22.80,HCV-RNA由3.885×10的5次方降至1.945×10的4次方。囑繼續服本藥治療。 2003年10月20日病人10個月來未感冒,身體轉好,未見其它不適,未出現腹水,排尿正常,飲食二便均正常。10月17日化驗結果顯示ALT 68,ALP195,TBA 27.2,HCV-RNA 7.675×10的3次方,AFP 141,GGT 61,囑患者繼續服用本藥治療,本藥2號已減量服用。 討論慢性肝炎和肝炎肝硬化是二者系因果關系故合并討論,肝細胞反復出現壞死和炎癥刺激,肝臟內病理性結締組織異常增生,肝小葉結構改建或小葉形成則發展為肝硬化。 本藥以其獨特的藥材和藥效,筆者應用本藥治療慢性乙型肝炎54例,肝炎肝硬化50例,總有效率分別為92.59%和76%而對照組分別為51.61%和48.27%,表明本藥具有明顯改善臨床癥狀,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抗肝纖維化,穩定病情,使ALT.TBIL較快下降,在提高血清白蛋白方面效果明顯。筆者認為AL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內,肝細胞膜的破損是ALT升高的主要原因,本藥能明顯降低轉氨酶說明其具有保護肝細胞,修復肝細胞膜損傷的作用。 從B超結果可以看出,本藥能較明顯改善門靜脈和脾靜脈內徑及脾的厚度,可能與活血化淤化濕改善肝的微循環,減少細胞外基質的生成與沉積,促進膠原降解有關。 本藥治療慢性丙型肝炎60例總結1.1996年10月至2003年10月治療的慢性丙型肝炎80例,臨床診斷均符合2000年9月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分會肝病學分會修訂的診斷標準,隨機將其分為治療組(A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其平均年齡為32歲,平均病程為11年。對照組(B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齡為30歲,平均病程為10.5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療方法A組采用本藥,每次8粒,3次/天。 B組采用國產干擾素α2a(福康泰)300萬單位,肌肉注射,1次/天。治療時間均為6個月。 3.結果 3.1表1 A.B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比較(x±s) A組與B組比較P<0.053.2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6個月)HCV-RNA及抗HCV變化比較 P1>0.05 P2<0.053.3 A組B組長效率的比較 3.4本藥治療丙型肝炎的病例丙型肝炎的治療,國外研究認為HCV-RNA可作為持久有效的唯一的獨立參數(中西結合肝病雜志第2002-12卷-1期第56頁),本藥對慢性丙肝HCV-RNA轉陰效果良好。 病例1董某,男,67歲,吉林市成套設備局老干部2003-5-14日來診,主訴兩年前發燒時查出ALT升高,抗HCV陽性,HCV-RNA為5.4×10的4次方拷貝/毫升,于吉林市中心醫院診斷為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精神狀態尚可,疲勞乏力,雙手肝掌明顯。服本藥三個月,每次8粒,3次/天。2003-8-19日來診,病人精神狀態好,疲勞減輕,肝掌不明顯,在本地檢查HCV-RNA為0拷貝/毫升。 病例2蘇某,男,18歲,2001-12-12日來診,家住河南新鄉,因病休學1年,癥見疲勞乏力,肝區疼痛不適,尿黃赤,來診時ALT為120u/l,抗HCV陽性,HCV-RNA為9.28×10的5次方拷貝/毫升,B超脾厚4.3厘米,病毒分型Ib型,10年前有輸血史,于上海傳染病醫院,河南新鄉醫學院附屬醫院分別診斷為慢性丙型肝炎Ib型。因考慮干擾素對Ib型丙肝療效不佳且副作用較大,經患者傳介來我所治療,服本藥每次8粒,3次/天,服藥1周后癥狀改善迅速,患者分別在服藥3個月,5個月,7個月,10個月進行4次HCV-RNA檢測,服本藥10個月后HCV-RNA為0拷貝/毫升,ALT正常。 病例3方某,女,住上海市(沈陽市人),因急性腎炎住院,肝區疼痛,偶然發現ALT高,TBIL為23mmol/ml,抗HCV陽性,肝區疼痛腫大壓痛明顯,診斷為慢性丙型肝炎,于2003年1月7日來診,服本藥20天后回上海,在上海市傳染病醫院查HCV-RNA為2.27×10的3次方拷貝/毫升,服本藥3個月后又查HCV-RNA轉為陰性,ALT由120u/l降至50u/l,肝區疼痛明顯好轉。服本藥共6個月(6月9日停藥)2003-10-10日又復查了一次,HCV-RNA還是陰性的。9月17日查B超肝左葉稍大,但壓痛消失,繼服本藥一個療程鞏固。 討論本藥適合慢性肝炎(非急性肝炎首選),適合于病程較長,正氣已虛,邪氣留戀,纏綿不愈者。其臨床表現為肝區痛或不適,面黃食少,疲乏無力,腹脹,大便不調等。因本組丙肝病例大都染病毒十年左右,不同程度上有此臨床表現才被發現,所以近年我們將本藥用于慢性丙型肝炎而使上述臨床表現消失較快。 干擾素主要用于丙型肝炎,作用機理是直接誘導細胞內的抗病毒效應,抑制HCV復制,但很難清除病毒且干擾素的作用受多種因素如年齡,病程,ALT水平及病毒復制水平,HCV基因分型,廠家工藝水平及人種基因等的影響,又因其副作用大,價格昂貴等的缺點,用之于國人很難獲得滿意的效果。所以我們把本藥與干擾素比較,意在找出一種效高價廉,適合于國人的中藥。 從表1可以看出,A組服本藥,B組注射干擾素,時間均為6個月,ALT復常率A組為85%,B組為54.54%,P值<0.05,從而說明本藥對肝功能的恢復作用優于干擾素。 從表2可以看出,HCV-RNA的轉陰情況,目前國外把HCV-RNA作為丙型肝炎治療有效的唯一的標準,轉陰率A組61.66%,B組45.45%,ΔP<0.05,說明HCV-RNA轉陰方面半年(6個月)后本藥明顯優于干擾素。 8年來,我們對50例患者進行了跟蹤觀察,在用藥18個月時停藥后,從癥狀,體征,肝功幾方面達到臨床治愈的A組占44.7%,5-8年仍有22.3%的患者病情穩定。而20例使用干擾素的病人中18個月有26.7%病情穩定。長效率與本藥比較同期占9.9%。同期相比治療后無血清病毒的比率A組為65.4%,B組為27.6%。其中A組丙肝肝硬化按child-pugh評分由B級轉A級占12%,而B組(干擾素)僅占2%,這說明中藥本藥的遠期療效要優于干擾素。這可能是中藥治病求本不受病程長短的限制,很好的調動了自身的免疫調節功能,對肝組織的改善有更好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乙肝、丙肝、肝炎肝硬化的藥物其特征在于采用托盤根或以托盤根為主配以常規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中藥制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乙肝、丙肝、肝炎肝硬化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取托盤根2-4克為一個單位藥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乙肝、丙肝、肝炎肝硬化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托盤根50-150克,丹參15-30克,柴胡5-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乙肝、丙肝、肝炎肝硬化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托盤根15-50克,西洋參5-15克,白花蛇草15-25克,貫眾10-20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乙肝、丙肝、肝炎肝硬化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托盤根3-100克,板蘭根15-30克。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乙肝、丙肝、肝炎肝硬化的藥物是屬于中藥。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無副作用,療效較好的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藥物。本發明采用托盤根或以托盤根為主配以常規治療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的中藥制成。 文檔編號A61P31/00GK1714834SQ20041002084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28日 發明者張克, 張亞軍 申請人:張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