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學會思考》 正確的思考是在對自我認知基礎之上的,但并非比較和判定 思想要更加開放的去接受和包容,超越二元對立,創造和平 自己面臨的問題其實就是世界面臨的問題 對待別人對待自己都要保持平靜,摒除偏見,更加溫和思想才能解脫 用沖突和對抗解決問題是不能成功的,反而會加劇沖突,努力學會察覺本質超脫對立 如果陷入對立與沖突中,帶來的就是掙扎和混亂,冷漠與欺騙。 當下即是永存,世界就是內心的映射,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世界就是什么樣子 有偏見就意味著理解會受到限制,很難能夠覺察和體驗當下的真實。 從內向外才能帶來轉變,政治,法律,宗教都是強制定義的標準 回憶,未來,經驗都是對當下理解的障礙,最好的選擇是察覺并非做出選擇。 困難并非問題本身,而是我們用過去的經驗,回憶和慣性去如何面對困難。 已知并非真實,將思想從已知中掙脫,如實覺察當下,真實才會出現。 對憤怒的覺察就等于光明的到來,不斥責,不辯護,不辨識的覺察憤怒就會消失。 后面談到了關系,婚姻,性,民族,戰爭和愛。 挑戰永遠是全新的,但回應卻總是帶著過去的陳舊去解決,要卸下偏見和評判的裝甲,照見真實。 其實就是作者在反復強調自己的觀點,雖然說了很多遍但理解起來還是挺困難的。覺察當下做起來就更難了 提問很犀利,作者的回答更犀利,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