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由中草藥制備而成的藥物,尤其是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物。 背景技術: 風濕病是目前社會上一種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常見慢性病、頑固性病,沒有年齡、性別和地域之分,其病因至今尚未弄清,也無根治方法。此病雖一時不會危及生命,但卻久治不愈,甚至有可能誘發(fā)風濕性心臟病,此時就有可能危及人的生命。風濕關節(jié)病患者,在有的國家占總人數(shù)的1%,我國在0.8%以上,因此,全國至少有1000多萬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目前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病的藥物雖多,但多數(shù)只能緩解癥狀,不能根除。西藥對患者進行注射青霉素或激素類藥物治療,或口服消炎類藥物等,用藥時間長并對身體有較大損害,并且對胃腸刺激相當大,久用易發(fā)生真菌等感染,并且停藥后易復發(fā)。而中藥處方則因藥物單一,療效并不佳,治療效果不明顯。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治療效果明顯并且對人體無副作用的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基于祖國傳統(tǒng)的中醫(yī)基本理論對風濕關節(jié)炎病發(fā)病機理的研究,治療原則,參考現(xiàn)代藥理學,選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類中藥精制而成,達到舒筋活血、軟堅散結,祛風散寒,通絡止痛,藥性平和,不偏寒熱,祛風勝濕、消炎,止疼解除風濕癥狀的目的。本治療風濕病的藥,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穿山甲18~24份、灸蜈蚣12~18份、秦艽15~20份、三七12~18份、木瓜18~22份、防風18~22份、杜仲12~18份、甘草12~18份、沒藥6~14份、威靈仙13~17份、白花蛇8~14份、牛膝15~20份、天麻15~20份。 本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其原料的優(yōu)選的重量份配比為穿山甲22份、灸蜈蚣15份、秦艽18份、三七16份、木瓜20份、防風20份、杜仲16份、甘草16份、沒藥10份、威靈仙15份、白花蛇12份、牛膝18份、天麻18份。 上述藥物作用的綜合,能產生明顯的祛寒濕、止痛的功能,散寒止痛,活血通絡,振奮氣血,諸藥合用具有祛寒濕、通經絡、舒筋骨、補脾補腎、止痛、消炎的功效。從而達到治療風濕類病的效果。本發(fā)明各組分配伍合理,利用各味中藥的綜合作用治療風濕類病,功效確切,無副作用,并且制作簡易,使用方便,成本低。本發(fā)明以祛濕止痛為基本出發(fā)點,扶正祛邪,從根本上進行治療,治標又治本,治療徹底,治療后不易反復。本發(fā)明的有效率可達97%以上,治愈率可達90%以上。 本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各原料的藥理為穿山甲味咸,性涼,歸肝、胃二經,消腫潰癰,搜風活絡,通經下乳,治癰疽瘡腫,負寒濕痹,外用止血。 炙蜈蚣味辛,性溫,有毒,為息風止痙之要藥。 秦艽味甘,性微寒,入胃、肝膽經,祛風濕、退虛熱、清濕熱,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有退熱,鎮(zhèn)痛、降壓作用。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骨、月腸經,散瘀止血,消腫止痛。 木瓜味酸,性溫,歸肝、脾經,平肝和胃,去濕舒筋,治吐瀉轉筋,濕痹,腳氣,水腫,痢疾。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祛風解表,祛風濕,解痙。 杜仲味甘,性溫,可補肝腎,強筋骨,用于腎虛腰痛、筋骨無力、高血壓等,補肝腎,強筋骨。 甘草味甘,性平,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調和諸藥,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斷,咳嗽痰多,緩解藥物毒性。 沒藥味苦,性平,無毒,治關節(jié)疼痛,筋骨損傷。 威靈仙味苦、性溫,無毒,治腰腳諸痛,手足麻痹,喘咳嘔逆,腹中痞積,腸風瀉血,痔瘡腫痛。 白花蛇味甘、咸,有毒,祛風通絡,定痙止痛,用于中風傷濕,肌肉麻痹,骨節(jié)疼痛等癥。 牛膝味甘、苦、酸,性平,歸肝、腎經,用散瘀血,消癰腫喉痹,癰腫,跌打損傷,熟用補肝腎,強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攣,痿痹。 天麻味甘,性平,平肝息風止痙,用于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小兒驚風、癲癇抽搐、破傷風癥。 制備方法A、按所述重量份取穿山甲、炙蜈蚣除雜風干,研粉,過篩,備用;B、按所述重量份取白花蛇去頭尾,酒浸三日,去皮骨用;C、取所述重量份秦艽、三七、木瓜、防風、杜仲、甘草、沒藥份、威靈仙、白花蛇、牛膝、天麻除雜碎斷、過篩、混合均勻后,同置鍋內浸泡10小時,用文火敖制數(shù)小時將藥炸枯,去渣、過濾、煉至滴水成珠,之后噴灑于所得穿山甲、蜈蚣粉上,混合均勻后制成粒丸狀即可。 服用方法成年人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2g/次,十五天一療程,連用二~三個療程,服藥期間,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服用本治療風濕類風濕病的藥,對治療風濕類風濕病患者的病情療顯著。在臨床的治療觀察中,抽取了風濕類風濕病患者30例,按照服用方法服用一個療程,明顯好轉者19例,連服二個療程,明顯好轉者達25例,連服三個療程后,基本治愈。在服用三個療程后,斷藥后以后復發(fā)者僅1例。 實施例按重量份取穿山甲22份、炙蜈蚣15份除雜風干,研粉,過篩,再取白花蛇12份去頭尾,酒浸三日,去皮骨用,然后取秦艽18份、三七16份、木瓜20份、防風20份、杜仲16份、甘草16份、沒藥10份、威靈仙15份、牛膝18份、天麻18份除雜碎斷、過篩、混合均勻后,與白花蛇同置鍋內浸泡10小時,用文火敖制數(shù)小時將藥炸枯,去渣、過濾、煉至滴水成珠,之后噴灑于所得穿山甲、蜈蚣粉上,混合均勻后制成粒丸狀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穿山甲18~24份 灸蜈蚣12~18份 秦艽15~20份 三七12~18份木瓜18~22份防風18~22份杜仲12~18份 甘草12~18份沒藥6~14份 威靈仙13~17份 白花蛇8~14份 牛膝15~20份天麻15~20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的重量份配比為穿山甲22份 灸蜈蚣15份 秦艽18份 三七16份 木瓜20份防風20份杜仲16份甘草16份 沒藥10份 威靈仙15份白花蛇12份 牛膝18份天麻18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由中草藥制備而成的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是由穿山甲、灸蜈蚣、秦艽、三七、木瓜、防風、杜仲、甘草、沒藥、威靈仙、白花蛇、牛膝、天麻為原料,按照各中藥不同的特性按比例制成的。本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藥具有祛寒濕、通經絡、舒筋骨、補脾補腎、止痛、消炎的功效,并且無副作用,制作簡易,成本低。 文檔編號A61P29/00GK1772067SQ20051004497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19日 發(fā)明者要維娜 申請人:要維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