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周不少地方還在飄著雪花,但春天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了,“春捂秋凍”也再次煥發勃勃生機:早春時節,您“捂”了嗎?您會“捂”嗎?
其實您不說小樂也知道,真正懂得怎么春捂的人,沒、幾、個! “捂”錯了,襁褓嬰兒險丟命!
小樂要講的第一件事,就夠驚心動魄的?
春節期間,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跑進來一位焦急的年輕媽媽,懷里的包被裹著3個月大的女嬰妍妍,雙眼上翻、口唇發紫、面色蒼白、四肢顫抖,任憑呼叫,寶寶全無反應,一量體溫:40.4℃!
孩子咋燒成這樣了?細問才知:妍妍媽怕孩子冷,就給她裹上了厚實的包被,正月待客疏忽了寶寶,嚴實的小被子一裹就是一天……
原來病根兒在這里!接診的神經內科主任楊理明主任說,妍妍得了“捂熱綜合征”——寒冷季節嬰兒常見急癥之一,實際上,它遠比字面上看起來更兇險:
穿衣蓋被過于保暖,嬰兒出現高熱(體溫甚至達40℃以上)、大汗淋漓,導致脫水,患兒常表現為哭聲微弱。 衣被遮擋口鼻,造成呼吸道受阻、慢性缺氧,表現為反應遲鈍,呼之不應,抽搐或昏迷。 后果更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心臟衰竭等器官衰竭,易造成患兒死亡。 若未及時就醫治療,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可能遺留腦癱、癲癇等后遺癥。 您看,盡管已經春打六九頭,偏偏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也有一種錯誤的春捂,把嬌嫩的嬰兒捂到脫水昏厥。
話說春捂,還真不是妍妍媽那種操作,民諺“若要小兒安,三分饑和寒”不知媽媽們聽過沒?如果不是特別寒冷,適度挨凍有益小兒健康,給寶寶“捂”得太厚實反而有弊無利。
元代養生專著《攝生消息論》給出了正確的“春捂”示范:“風冷易傷腠理,時備夾衣,溫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意思是說,冬春換季之時,厚實的衣不要馬上都換下來,逐漸減衣才是正解。
沒“捂”到位,心腦血管“傷不起”!
接著,再說說上周那場遲來的雪?
2月11日,北京、天津等地迎來2019年的第一場雪,這讓過去一年、過去N年沒見過雪花的朋友們瞬間嗨了起來!從朋友圈雪景美圖的量來看,外出踏雪賞雪的人真不少。
雖然名義上已經立春,但雨雪降溫來襲,氣象意義上還是冬天,這時一定要當心健康亮紅燈:大冷天的,心腦血管疾病萬一作起妖來,后果可能就是自己遭罪,親人流淚。
曾有研究發現,氣溫每降低1℃,心臟病發病率會增加2℃。特別是換季時節,氣溫驟升驟降,容易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強烈收縮,血壓急劇上升。
圖片僅作參考,穿衣搭配以實際體感為準 血壓高了,心律快了,心肌耗氧多了,疾病風險也來了——心肌缺血、心絞痛、心腦血管意外……心腦血管傷不起,為避免意外發生,有些事需要牢牢記住:
尤其是老人要注意頭頸部防寒保暖,過冬的圍巾帽子再“捂”些日子吧。【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頭部受寒導致陽氣散失,容易頭痛、感冒;而頸部分布很多重要的血管,受寒收縮不利于供血。】 即使穿戴緩和,晨練也不宜過早,早春室外活動也不宜時間太久。 留心發現胸悶、頭痛、頭暈、血壓突然升高、乏力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前兆,覺察異常及時就診。 等這一撥冷空氣和雨雪消散,天氣回暖了也不能大意,小心“倒春寒”倒打一耙!
“捂”或“不捂”,都要警惕傳染病!
最后,有件事每個人都要關注?
2月12日,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了2018年1-12月的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其中,丙類傳染病發病數居前5位的依次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