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建國 親愛的朋友們,不論你是身邊原住的鄉親,還是遠方慕名的客人,只要你走進腳下的這片熱土,就都會領略到一幅山清水秀、人杰地靈的運城“一帶三路”旅游景觀濃縮圖。不要誤會了,我這里送上的“一帶三路”圖,與我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純屬文字上的偶合,不過也不能說就一點兒關系也沒有。我想只要走進運城這片美麗的土地,就應該知道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到底在什么地方?不用說,西陰村嘛。那么西陰又在哪里呀?山西運城夏縣。這下子我們該清楚了吧,運城人應該為絲綢之路而感到自豪。 我們運城有一句方言,叫做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就是說一萬個蚌殼不值得羨慕,而一個珍珠卻就需要珍藏,而我們夏縣西陰村,恰恰就是這個萬分之一里面的珍珠。因為不論海洋上的絲綢之路,還是陸地上的絲綢之路;不論起始點是從西京長安算起,還是從東京洛陽算起,絲綢之路的發源地都是在我們夏縣的西陰村。這是已經被歷史所證明了的,有考古成果擺在那里。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考古學家在西陰村發現了全世界最早人工飼養的半個蠶繭,現如今收藏在寶島臺灣的博物館里,可見其歷史地位與意義的重要性。 走進我們運城,就仿佛走進古代中國歷史文化殿堂。自然山水遍布,人文景觀云集,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達九十處之多,各種文化因子更比比皆是,目光所向俯身拈來。即使是我們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們,提起來也是霧里看花,理不出個頭緒來。 為此,我在這里提出來的“一帶三路”之間綱與目的構思,只是對我們運城境內旅游線路做一個粗略的梳理。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規劃構想圖示,純屬自己熱血來潮后閉門造車的產物,不代表任何人的觀點,也無意強加于他人。但愿仁者智者,有興趣者聞之,無意者當如秋風過耳,一笑置之而已。 這里所謂的“一帶”即綱,是指運城旅游的主干線,由北而來(反其向亦可),從聞喜入境,途經鹽湖、永濟兩市,至芮城縣風陵渡處出境。沿途的景點大致為:聞喜境內的裴氏祠堂、楊深秀墓、趙鼎墓、湯王山、北塬風光,縣城文廟等。 鹽湖境內的河東鹽池、池神廟、禁墻、關王廟、鳳凰谷、九龍山、虞坂古鹽道、蚩尤城、舜帝陵,安邑塔、泛舟禪師塔、河東書院、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帝家廟、關帝祖塋等。永濟境內的五老峰、王官谷、水峪古村、蒲州古城、普救寺、萬固寺、首陽山、鸛雀樓、大鐵牛、扁鵲廟、伍姓湖等。芮城風陵渡境內:西候度、女媧陵、匼河遺址、風陵渡黃河大橋等,然后出境至陜西潼關、華山等地。 而所謂的“三路”即目,是指從“一帶”上派生出來的三條附屬支線。其一為從新絳入境,經稷山、萬榮、河津、臨猗至永濟。沿途景點為,新絳境內的鐘樓、鼓樓、樂樓、文廟、絳州大堂、龍興寺、隋代花園、天主教堂、稷益廟、福勝寺、秦王寨、澄泥硯文化園等。 稷山境內的稷王廟、大佛寺、青龍寺、宋金墓葬群、玉壁遺址、城稷王山景區等。萬榮境內的東岳廟、薛瑄故里、孤峰山景區、李家大院、三王故里、后土祠等。河津境內的薛仁貴故里、九龍廟、禹門口景區等。臨猗境內的吳王古渡、唐代縣衙、文廟、雙塔寺、古城遺址、猗頓墓等,然后進入永濟市境內。 其二為從聞喜東鎮入境,經絳縣至垣曲的支線。沿途景點為,絳縣境內的東華山、臥佛寺、文廟、晉文公墓、沸泉山景區等。垣曲境內的歷山景區、望仙景區、堯王故里、舜帝故里、小浪底水庫景區等,然后進入河南境內。 其三為從夏縣入境,經平陸至芮城的支線。沿途景點為,夏縣境內的司馬溫公祠、堆云洞、西陰遺址、瑤臺山、泗交山景區、禹王城遺址、夏縣溫泉等。平陸境內的虞國古城、傅說廟、周倉廟、茅津度、太陽渡、杜馬戰場、古閑田等。芮城境內的圣天湖、古代伐檀處、永樂宮、大禹渡、廣勝寺等,然后經風陵渡處進入陜西境內。 由于自己對于旅游純屬門外漢,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難免會給人以紙上談兵之嫌。而且缺乏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又恐怕是蜻蜓點水,掛一漏萬,揀了芝麻漏掉西瓜。好在自己是運城人,懷有這樣一種鄉土情懷,就是希望我們運城旅游能夠走出去,引進來,并愿意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旅游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只有當民眾百姓產生出自覺行為后,才能夠綱舉目張,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如此大家建立起共識之日,也就是運城旅游走向繁榮景象之時。 附:《運城頌》 大河北來,條山南橫,鹽運興城。憶炎黃始祖,蚩尤爭雄;禹啟首都,晉霸揚名。荀子立言,關公封圣,唐詩宋史兩巔峰。君若問,元曲誰魁首?鄉人漢卿。 踏訪千秋美景,看鹽池雪映臥云嶺。游后土秋風,稷益青龍;對澤涑水,歷山孤峰。普救佛寺,永樂道庭,鸛雀鐵牛聞濤聲。何處覓,古中國源頭,舜帝廟陵! 作者簡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