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也有著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在這些傳統文化中,有很多都饒有興趣,讓人在增進學識的同時,也帶給了人們很多的談資樂趣。其中中國的對聯文化就是傳統文化中的一大分支,蔚為大觀,令人嘆為觀止。 談到中國的對聯文化,其中有這樣一則很著名的對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魎四小鬼,鬼鬼靠邊。”這幅對聯,對仗工整,展示出古人博學多才的一面。而在這對聯之中,大家最為感興趣的就是“魑魅魍魎四小鬼”這樣一句話,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會認為,既然說是“四種小鬼”了,那么“魑魅魍魎”一定是代表四種小鬼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真實語境中的“魑魅魍魎”,代表的卻是三種怪物,魍魎兩個字,只是一種怪物的名稱。《左傳》中對此有過清晰的解釋:“魑魅罔兩,莫能逢之。”其中的“罔兩”,指代的就是魍魎。 明白了魑、魅、魍魎分別指代三種怪物,那么都是哪三種怪物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魑”這個怪物,《法華經》里面有過對“魑”的具體描述:“魑,山神獸形。”句子的意思很好理解,“魑”是山里的一種神怪,但是外貌卻丑陋無比,和兇猛的野獸形象差不多,因此可以斷定,它是一種可怕的山怪。 對于“魅”的描述,我們也能夠從古人的記載中找到答案。唐代大詩人李商隱曾在《神弦曲》有過具體的描述:“百年老鸮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這一句話的意思是說:百年的老鸮鳥成為了精怪,就會焚燒掉自己的巢穴。其中的鸮,在古代是一種不太吉祥的鳥類,它年老成精之后,會化身為一種木精,所以“魅”指的是樹精一類的怪物。 “魍魎”在晉代文學家干寶的《搜神記》一書中可以找到答案,里面這樣記載說:“昔顓項氏有三子,死而為疫鬼。一居江水為虐鬼,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人宮室,善驚人小兒,為小鬼。”不難看出,魍魎是一種水中的怪物。 時至今日,魑魅魍魎已經成為了各種壞人的象征,他們一旦行兇作惡起來,其實比真實的妖怪還要可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