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靈魂之伴侶。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我的深情,你未必懂 01 不知為何,金庸筆下的表哥都自帶招黑體質,這些表哥大多風流倜儻、才華橫溢,偏偏又薄情寡義、品行不正,最典型的便是有著“北喬峰南慕容”之譽的慕容復。 《天龍八部》中有一個猥瑣好色的淫賊,名曰“云中鶴”,這恰巧是他表哥徐志摩的筆名。 金大俠在其中是否有貶低暗諷表哥之意?實在叫人浮想聯翩了。 看到別人罵徐志摩“渣”,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年輕的時候,看他的故事,確實也覺得他的行徑夠得上“渣男”的標準: 身為有婦之夫追求豆蔻年華稱呼他為“叔叔”的林徽因; 為追求林徽因執意要同妻子張幼儀離婚,并讓妻子打胎,張很震驚,怕出意外,徐志摩冷冰冰地回:“坐火車也會死人,難道就不坐火車了?” 接著又補刀:“這種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飯。” 后撬走好友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并在親友團的一片反對聲中與她結了婚。 拿現在的道德標準來看,一個著名詩人,一個德高望重的大學教授,公然拋妻棄子,追求其他年輕漂亮的女孩,是要分分鐘被吃瓜群眾的唾沫淹死啊。 02 但是,年歲漸長,越來越覺得: 站在現有道德的制高點上,用扁平化的三觀去評價歷史上的人物,其實也是種偏頗。 這個世界上有不少“三觀黨”,他們的三觀是扁平的,人只有好人和壞人之分,男人好壞的區分標桿就是出沒出軌。 他們不知道人是最最復雜的動物,人的感情是會變的,落實在具體生活中,更有旁人完全不會明白的復雜性。 而且,要知道,一句語言的產生是有前后背景的,一味地尋章摘句,難免斷章取義,誤解他的本意。 只是以一些語言或者一些舉動,簡單地以“道德與否”或者“渣不渣”來評價徐志摩,實在是太片面了。 詩人也是人,只是他把所有對于愛情的幻想留給了林徽因,把所有激情和浪漫交給了陸小曼,唯獨把所有的冷漠和殘忍賜給了張幼儀。 自私和冰火兩重天,往往是深情之人的特質。 相親初始,徐志摩第一眼見到張幼儀的照片,就嫌棄地說了一句“鄉下土包子!” 張幼儀 其實,無論在哪個年代,張幼儀都是個不錯的女人。 見過她的人都評論說“線條甚美,雅愛淡妝,沉默寡言,秀外慧中”。 張本身也是名門望族之后,受過良好的教育,婚后溫良恭儉,孝順長輩,撫育兒子。 同徐志摩離婚后,讀學,教書,創辦公司,任職銀行...... 如果兩人是自由戀愛,或許也會如同沈復和蕓娘一樣過著神仙眷侶一般的日子。 只是受了父母之命的徐志摩,對這門親事實在是發自內心的抵觸和厭惡,于是對她是百般挑剔,無論怎么看都不順眼。 她淡雅秀氣的外表在他眼里成了寡淡乏味,她沉穩踏實的氣質在他眼里便是僵硬無趣。 張幼儀知道自己是個舊式女子,跟朱安不同,她是很愿意改的。但是,徐志摩卻像一堵堅硬的墻,張幼儀怎么鉆都鉆不進去。 “我畢竟人在西方,我可以讀書求學,想辦法變成飽學之士,可是我沒法子讓徐志摩了解我是誰,他根本不和我說話。” 婚后的生活對于張幼儀來說是痛苦的,在厭棄自己的丈夫的面前,她是自卑、無望而又不解的。 這對于一個女人來說,無異于毀滅性的打擊。 03 一張蜜汁尷尬的夫妻合照 可是,這樣的老式包辦婚姻,對于徐志摩來說,何嘗不是另一種煎熬? 徐志摩感情熾熱,是個天生的理想浪漫主義者,這跟務實性格的張幼儀是完全不搭的。 舊式婚姻卻像“小腳與西服”一樣,明明不搭,卻要硬生生地捆綁在一起。而且,兩個人的思想不在同一個層面上,平時很難進行溝通交流。 關于這一點,對于胡適、林語堂來說,或許他們覺得無所謂,但是對于徐志摩來說,卻是最最要不得的,他是絕對不會想要這種“湊合著過”的婚姻的: “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他畢生都在追求這個理想,甚至之后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跟張幼儀,怎么過得下去嘛。他們的婚姻注定是要破敗的。 這樣的一種婚姻,無關對錯,只是彼此不適合。 對于婚姻的忠貞,在當今社會也是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婚姻都是得過且過,永遠不會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愛情,混混沌沌甚至彼此怨懟地過著日子,好不容易來人間走一遭,一輩子就這么過去了。 只要品嘗過愛情的甘美滋味,誰愿意繼續這種乏味的婚姻? 婚姻是流動的,覺得彼此不適合,于是分開,尋找更好的伴侶,這是符合人性的。 況且,徐志摩并沒有腳踩兩只船,他想追求林徽因,便坦率直白地同張幼儀離婚,不過,用的方式確實是冷漠了點。 苦追林徽因而不得,才與陸小曼熱戀。徐志摩多情,但他并不是濫情。 跟陸小曼婚后,他也是一心一意過日子,并沒有同別的女子再有瓜葛。 在這一方面,比胡適郭沫若等人實在是好太多,包括現在的很多男人,還不是家里放著個實用的,外頭養著個性感的? 他對張幼儀的所有冷漠,他人誤解他的所謂的“渣”,都是因為他情感方面的自私。這點聽起來實在很殘酷——對于張幼儀來說。 04 陸小曼 比得不到丈夫的溫情更殘酷的是,張幼儀還親眼見到了前夫把別的女人捧在手心里的濃情蜜意。 原來,他不是不會談戀愛,他只是不想同我談戀愛,他的所有深情不曾給我半分,全都給了這個名叫陸小曼的女人。 他們親昵地互稱著“摩”“眉”,給對方夾著菜,張幼儀看在眼里,必定是酸楚的。 她還不知道的是,他還常常吃他心愛的“眉”的剩菜,還常常抱著她上樓。 小曼的這點嬌嗔,張恐怕是一輩子都學不會的。 他傾盡才華給她寫詩寫文章: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我真恨不得剖開我的胸膛,把我愛放在我心頭熱血最暖處窩著,再不讓你遭受些微風霜的侵暴,再不讓你受些微塵埃的沾染。” “眉眉,這怎好?我有你什么都不要了。文章、事業、榮耀,我都不要了。詩、美術、哲學,我都想丟了。有你我什么都有了。 抱住你,就比抱住整個的宇宙,還有什么缺陷,還有什么想望的余地?你說這是有志氣還是沒志氣?” 徐志摩深愛陸小曼,愛她,就包容她的一切,化身為“寵妻狂魔”。 經濟困窘的時候,徐托人帶了一些廉價的紗巾給小曼用,小曼很開心。 志摩便在信中寫:小曼得紗巾,猶如幼兒得糖般開心,令人心酸。 這份“心酸”足見志摩對小曼的深情和憐愛。 撒一把徐陸的狗糧 其實,一個男人愛不愛一個女人,從拍照的眼神和姿勢都可以看出一二。 一個是恃寵而驕的自信,一個是唯恐愛地還不夠的寵溺和甜蜜。 05 什么是渣男呢? 那種濫情、不負責任,玩弄人家感情的男人應該算得上渣男。 徐志摩的愛頂多算得上自私,他沒有玩弄別人的感情,也并沒有用情不專。 如果他是個渣男,他大可在厭倦了陸小曼之后,重新尋找別的女人。因為徐父徐母不喜陸小曼,婚后不久,徐家便斷了兩人的經濟來源。 很多富家子弟,不曾親手賺過錢,愛起來的時候都是山崩地裂,但是最后被生活一逼,還不是乖乖拋棄女人認錯回家去? 志摩沒有,他從未吃過苦,卻為了小曼辛苦輾轉,身體力行。 小曼愛大手大腳花錢,志摩便四處教書,什么東吳大學啦,光華大學啦,北京大學啦,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啦,哪里給的報酬多就往哪去,甚至不顧疲倦,多校兼職。 風情萬種的陸小曼我也愛 后來,小曼又迷上了抽鴉片,同翁瑞午在同個煙榻上抽煙,志摩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朋友來勸,他反而替小曼說情。 為了小曼,他是寧可同家人鬧翻,跟朋友翻臉。 對于妻子的這種深情的溺愛,不知道現在多少男士可以做到? 給妻子大把大把賺錢花著,自己卻坐免費飛機,最后出事也是因為省錢。 梁實秋曾說:志摩臨死前幾年的生活,確是瀕臨腐爛的邊緣,不是一個敏感的詩人所能忍受的。 志摩對小曼,確實是全心全意,挖心挖肝的。這份深情,恐怕現在很多男士也要汗顏了吧? 06 徐陸婚照 在人們歷來的觀念中,女人以深情為榮,男人以癡心為恥。男人癡情而深情,可能會不受朋友待見,甚至被嘲笑被鄙視。 就如同《西游降魔》里玄奘一開始所認定的:我是做大事的人,不能在乎這些小情小愛。 但是徐志摩不管這些,他一生都追求“愛情、自由和美”。 他一生性靈,他可以冒著一場大雨跑去約朋友看雨后的彩虹,他是一個真的活出真自我的人。 武志紅老師曾強調過“真自我”和“假自我”的區別: 自我有兩種:真自我,假自我。 有真自我的人,他的心理與行為是從自己的感覺出發; 有假自我的人,他的一切是圍繞著別人的評價而構建。 徐志摩一生都是尊重“真自我”,“愛情 、自由和美”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實是他終生奉行的宗教。 愛情,幫助他攀登了文學高峰,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毀滅了他。 徐志摩一生最愛哪類女子呢? 貌美,有靈氣,有才情的,并且在女子身上寄托了自己對于“愛、自由和美”的理想追求。 這樣的理想,徐志摩曾經托付給林徽因,無奈落花空流水。 后來,托付了陸小曼,他愛性靈的陸小曼,希望她能煥發自己的才情。 但是,陸小曼骨子有頹廢的因子,她愛十里洋場,愛歌舞升平,不夜夜笙歌她是活不下去的。 像林徽因一樣勤奮努力,跟著丈夫風餐露宿爬高摸低,她是萬萬做不成的。 林徽因和陸小曼都是徐志摩愛的幻象,這些幻象都被現實生活的瑣碎摧殘地面目全非,但是,他用一介文人瘦弱的肩膀硬生生地扛了下來。 對于愛情,他始終是嚴肅的。同時,他也為自己選擇的愛情和婚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年輕的時候不懂徐志摩,只是用自己扁平的三觀去評價他。經歷一番世事方懂得,他的深情。 然而,情深往往不壽。 沈復曾經在《浮生六記》中回憶自己與妻子蕓娘的點點滴滴時感嘆道: “奉勸世間夫婦,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過于情篤。語云,恩愛夫妻不到頭。” 可悲可嘆! 空空兩手來 揮手歸去 閱過山與水 水里有誰 未必需要一起進退 刻骨銘心來 放心歸去 未算無一物 深愛過誰 一天可抵上一歲 ——王菲《守望麥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