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adi Qadisha (the Holy
Valley) and the Forest of the Cedars of God
(Horsh Arz
el-Rab)
“圣谷和神的香柏樹林,胡爾什阿爾茲埃爾拉卜”這一世界遺產位于黎巴嫩北部省,圣谷指的是黎巴嫩中北部地區群山夾峙、峰巒疊嶂之下的谷底,神的香柏樹林指的是這一地區山坡上和山巔上的雪松。“Qadisha”這一詞源于閃族語系,它的詞義是“神圣的”,因而“Ouadi
Qadisha”的意思就是“圣谷”了。
圣谷是黎巴嫩最幽深、最美麗的山谷之一,是典型的世外桃源;在峽谷的底部流淌著發源于圣松山腳的卡迪沙河,在峽谷的著名的雪松林之上聳立的是黎巴嫩境內海拔最高的山峰。
圣谷中有一些天然山洞以及由人搭建起的石屋,這些建筑自公元前3世紀至古羅馬時代一直有人居住。另外圣谷中還散布著一些用石頭建成的小禮拜堂、寺院以及一些偏僻的修道院。圣谷從基督教早期就一直是修道士的聚集地,成為了隱士、苦行修道者的收容所。這些虔誠的教徒屬于不同的教派,這些教派大多是因為對于基督本質的認識不同而形成的,他們中有基督教教派、基督一性論者以及基督一志論派等。那時圣谷中居住著很多信徒,其中甚至還包括伊斯蘭教教徒。這里的居民講著各種語言,有希臘語、阿拉伯語以及埃塞俄比亞語等。圣谷的修道院是殘存下來的最重要的反映基督教根本教義的典范。
目前保存下來的主要修道院包括:
砍納賓修道院(The Qannubin
Monastery):位于圣谷東北側,是現存最古老的馬龍派修道院。始建于公元375年,修道院的大部分建筑,如修道室、教堂、回廊和接待訪客的宿舍均實在懸崖邊的巖石上開鑿而成。
庫扎亞的圣安東尼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St Anthony of
Qozhaya):位于圣谷中砍納賓修道院(The Qannubin
Monastery)的斜對面。傳說為紀念埃及的圣安東尼大帝,始建于公元4世紀。最早的文獻記錄可追溯到公元1000年,16世紀被毀,但很快進行了重建。
豪卡圣母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Our Lady of
Hawqa):位于砍納賓修道院(The Qannubin
Monastery)和庫扎亞的圣安東尼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St
Anthony of Qozhaya)之間的懸崖上,海拔1150米,位于一個巨大洞穴的底部。
始建于13世紀晚期。上層是一個長約47米的洞穴,只能通過梯子進入,考古發現表明,這個洞穴在舊石器時代,羅馬時期和中世紀時期都有使用。
圣薩爾基斯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Mar Sarkis):因其位于海拔1500米的高處,可俯瞰山谷和周圍的村鎮,而被稱為“圣谷守望之眼”。修道院和其第一座教堂始建于公元8世紀中期,第二座供奉圣母的教堂建于公元1198年。
圣以利沙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Mar Lishaa or St Elisha):基督教馬龍派的圣以利沙修道院在巖石上開鑿而成,充滿著莊嚴而神圣的氣氛。圣以利沙是圣經中的人物,慈悲為懷的先知。首次被記載可追溯至公元14世紀。修道院包括了三四個面積很小的修道室,教堂由四個在巖石上開鑿的小教堂組成。
圣谷的其它修道院:圣吉爾吉斯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Mar Girgis),包括圣沙麗塔小教堂(the Chapel of Mar
Challita);圣羽漢娜修道院 (the Monastery of Mar Yuhanna);圣阿班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Mar
Abun),包括圣薩爾基斯修道住宿處(the Hermitage of Mar
Sarkis)以及位于艾登村的圣毛拉修道院(the Monastery of Mart Moura,
Ehden)。
黎巴嫩有“雪松之國”的美稱,有人甚至說,雪松和美女,是黎巴嫩的兩大特產,他們共同托起了黎巴嫩的美。黎巴嫩雪松樹齡很長,有很強的抗腐性,同時還能散發清幽的香氣。此外,雪松木質堅硬,不易變形,加之紋路細密,材質上乘,屬于難得的樹中極品。雪松又叫黎巴嫩杉,是黎巴嫩的國樹。它樹形碩大,枝葉茂密酷似一座墨綠色的金字塔,挺拔蒼勁,圣潔美麗。由于防腐、防蛀、經久耐用,在遠古時代是木材中的極品,《圣經》稱其為松樹之王,古埃及人用黎巴嫩雪松建造宮殿、做棺材,于是黎巴嫩人大量出口和加工雪松木料。以至于后來一提起黎巴嫩,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雪松,就像當年歐洲人一提中國就聯想到瓷器一樣。黎巴嫩山林里的樹木是圣林的殘存者,同時也是古代非常珍貴地建筑材料。如今,雪松還有了新的醫用價值,有人用黎巴嫩雪松治療支氣管炎、肺結核及皮膚病。同時,黎巴嫩雪松還能提取某種物質做成化妝品、香水等。不過,對黎巴嫩人來說,雪松已經成了黎巴嫩的民族象征和國家名片。雪松直聳云天、從不彎腰的形象,一直都是黎巴嫩人心目中堅強和不屈的象征。如今的國旗、國徽、貨幣上都有雪松的圖案。
黎巴嫩山林里的樹木是圣林的殘存者,同時也是古代非常珍貴地建筑材料。
圣谷的雪松有的已有千年歷史,而且至今依然青翠茁壯,巍然屹立,直刺云天。這里的雪松平均樹齡達1500年,最古老的據稱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今天的阿拉伯語中,這片雪松仍然被稱作“神的香柏樹”。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圣谷是基督教早期世界上最重要的修道士聚居地之一。它的許多修道院年代已十分久遠,引人注目地坐落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中,附近是黎巴嫩山林遺址,這里的樹木為古代宗教建筑提供了優質的木材。
The Qadisha valle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arly Christian
monastic settlements in the world. Its monasteries, many of which
are of a great age, stand in dramatic positions in a rugged
landscape. Nearby are the remains of the great forest of cedars of
Lebanon, highly prized in antiqu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reat
religious buildings.
訪問本博客首頁,根據“博文快速查閱說明”可查找你喜歡世界遺產的圖文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