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上,肝氣犯胃又被成為肝胃不和證,一般情況下都是因為情緒長期處在不良的狀態下引起的。當然或許也有其他的原因,比如長期熬夜、精神抑郁、緊張或是愛發怒等,總是這種疾病并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那么當我們肝氣犯胃并且還總打嗝時,應該如何辨證施治?
鑒別診斷 肝氣犯胃與肝胃不和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肝氣犯胃屬于肝胃不和的范疇,而肝胃不和涵義較廣,凡是肝與胃之間生理聯系失調,臨床上同時出現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及胃受納腐熟功能異常者,均為肝胃不和證。肝氣犯胃證與肝脾不和證都是肝氣橫逆侵犯中焦所致,兩者均可出現胸脅脹滿疼痛,精神抑郁或煩躁易怒等臨床表現。但脾主運化,其氣主升;胃主受納,其氣主降,因此,肝氣犯胃證,多兼見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吞酸嘈雜,嘔吐等胃氣上逆的表現;而肝脾不和證,多兼見食少納呆,腹脹便溏等脾失健運之癥。
辨證施治 1.肝氣犯胃之嘔吐 證候:嘔吐或干嘔,吞酸噯氣頻作,郁悶不舒,煩躁易怒或悲傷欲泣,胸脅脹滿,胃脘不適,每遇刺激或情緒波動則癥情加劇,舌淡苔薄或薄膩,脈弦。治則:舒肝理氣,和胃降逆。主方: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加減。 2.肝氣犯胃之胃痛 證候:胃脘脹痛,連及胸脅,氣機走竄,每遇情志不暢誘發或加重,伴納食減少,情志抑郁或失眠,舌苔薄白,脈弦。治法: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主方:柴胡疏肝散合香蘇散加減。
3.肝氣犯胃之痞滿 證候:脘腹脹滿不適,噯氣或矢氣方有緩解,連及胸脅,伴有急躁易怒,善嘆息,遇情志不遂加重。舌淡苔薄,脈弦。治則:疏肝理氣、解郁、消痞。主方: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樸湯加減。 4.肝氣犯胃之呃逆 證候:呃逆頻發,伴腹部及兩脅脹滿不適,或伴有惡心欲嘔,脘悶納呆,腸鳴矢氣等。舌淡,苔薄,脈弦。治則:疏肝理氣,降逆止呃。主方:旋覆代赭湯加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