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在開啟的閘門 當代青年的命運無一不與“流動”攸關。人才流動的閘門正在開啟,多么沉重的閘門,有人擔心要亂了!是開還是關,一發千鈞,事關重大!改革、開放時代要求與之相適應的開放型人才管理體制。機關、部門系統開放的主要特征是——人才流動。它的意義在于:(一)若是在編流動,如開展技術交流、出去進修、考察等,有利于人才拓寬知識面,避免思想僵化,提高人才素質和工作效率,這符合生物學上的“雜交”優勢,可避免因靜態管理而導致人才優勢的衰退效應。(二)若是動編流動,其作用在于:A.使某些人才積壓的部門、單位向人才匱乏的部門、單位輸送人才;B.讓不能發揮專長的人才流向能用其所長的部門、單位;C.讓成才環境較差部門、單位的人才流向關系和諧、氣氛寬松的部門、單位。 二、建設“硬件” 社會大系統生存發展的平衡機制,決定了人才合理流動的必要性。就像計算機有了硬件才能運轉一樣,人才流動有了“硬件”才能得到切實保障。這里“硬件”的含義是:(一)建立人才流動的管理機構,健全、完善人才流動的專管建制,使之成為區別于完全市場條件下人才極端自由競爭的合理機制。(二)建立建全規范人才流動的章法。人才流動的目的,是使人才分布趨于合理,使人盡其才。目前出現了落后地區人才流向知識密集型地區這種背離目的的反向流動趨勢,這是令人擔憂的。要建立規范人才流動的規章制度,根據人才流動的能級原則、協調原則、動態原則,建立檔案,使人才管理體制逐步科學化。 三、必備“軟件” 人事管理跟計算機運轉一樣,光有“硬件”不行,還必需配備“軟件”——做人的工作。做人工作的觀念急需更新。有少數領導常為此大惑不解:這些知識分子官也提了,住房也給了,夫妻分居也解決了,但還想走!這種看法實在是低估了大多數知識份子的覺悟。一談尊重人才就是補多少錢、分多少房子、給多大官。其實人才有自己醉心的天地,大多數知識分子關心的是能否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施展才華、實現抱負,他們最希望得到的是理解、依賴和尊重。 (原載1986年12月30日貴州省委《機關青年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