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人們往往發現自己的身體有各種各樣的不適,到了醫院給自己的身體做了各項檢查,醫生說沒有什么大問題,各項指標均屬正常...然而指標正常為何自己身體還是有各種不同的疼痛或不適,自己到底生病了嗎?
然而,你了解你的的身體嗎?你了解它發出的訊息了嗎?你又了解它與內心的連接嗎?當我們遇到短暫、劇烈的沖突,可以直接致病或死亡,當我們遇到長期、緩慢的沖突,表現出來的是不明疼痛和不適。
其實一切身體疾病都起源于精神層面,每種疾病都指向一個長期忽略的內在的情緒問題。根據世界心理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們70%以上的情緒,都會以“攻擊”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身的情緒困擾。而身體上的癥狀使情緒問題能夠在另一個層面上為你所見,這實際上是在幫助你接觸到這些瘀堵。從這個意義上講,軀體疾病是心理沖突得不到有效解決在身體上的體現,軀體疾病的癥狀或疼痛都是心靈的語言,它在物質體里表現為有某些淤塞物,通常是心理上的一些信念造成了情緒的淤塞,最后會表現為疾病。 當我們在生活中似乎處在難以忍受的煎熬中:感到絕望,胸悶氣短、坐立不安,無法忍受身體上不適的感覺,但回避身體感受令我們更容易被這些感受擊倒。身體感覺讓我們感受到我們的內心世界,即是我們身體機能的全貌,僅僅是注意到我們的憤怒、緊張、恐懼或焦慮,就能立刻轉移到我們的視角,讓我們能接受我們習慣性的反應之外的選項。例如,受過創傷的人通常很害怕去感覺。他們不是害怕傷害自己的人或事,而是害怕他們自己的感受。因為擔心被無法忍受的感受挾持,他們的身體變得僵硬,內心也變得封閉。盡管創傷只是一件過去發生的事情,情緒腦依然不斷產生讓他們感到害怕和無助的感覺。難怪很多受過創傷的人會有嗜酒、暴食、毒品等行為,也會回避各種社交活動,因為他們身體的感官世界的絕大部分都是禁區。
人類的身心是合一的,內心的需要通過很多種方式跟你交流,它最喜歡透過直覺對你講話:包括微妙的情緒、預感和心靈低語等等。如果這種方式無法奏效,你就會被一些情緒所警告。情緒大聲地講話,它們明白無誤地告訴你:你必須審視自己的內心,找到激起情緒反應的原因。任何時候只要你被情緒嚴重地困擾了,你都要找到它的原因和含義。只要你平靜下來仔細傾聽,心靈會告訴你答案。如果你抵抗,或者否認、忽略自己的情緒,往往就會形成內心的創傷,最后就會通過身體的不適來與自我對話。
身體疾病是指向自我內在需要療愈的創傷,了解身體疾病的精神含義是一個內在探索的旅程。當內心的聲音以疾病的形式來表達自己時,你怎樣才能明白它的語言呢?疾病顯現的時候,你可能并不知道它在向你傳遞什么信息。事實上因為你否認情緒已經很長時間了,所以疾病要告訴你的確實不是顯而易見的。了解疾病的精神含義是一個過程,這是一個探索,是一段內在的旅程,藉此你可以逐步恢復心靈與身體的溝通。
為了踏上這段探索之旅,需要接受自己身體的不適,只有在重新熟悉、與他們的身體友好相處之后,才能真正的康復。為了改變,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內心的聲音、自己的身體和感官,以及自己的身體如何與周圍的環境互動。在軀體的自我察覺是從往事的暴政中解脫的第一步。
如果你忽略身體的語言,一直抗拒疾病,因為有太多的憤怒和恐懼圍繞著它。只有當你能夠面對疾病,面對疼痛和不適,面對你的恐懼和厭惡,你才真正達到了內在的自由。擁抱它們吧,然后心平氣和地問:你們想告訴我什么?
真正的問題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它所揭示出來的內在的瘀堵。只有通過感受你的身體,連接你的內在自我,你才可以重新感受到你是誰、你需要做什么以及你的價值。然而情感障礙、解離和麻木都會影響到我們大腦中負責專注、感受和自我保護的結構。這些結構受制于無法逃脫的驚嚇,可能會導致困惑、焦慮、抑郁或情感疏離,常常伴隨著體外經歷——感覺自己好像在很遠的地方看著自己。換言之,內心的創傷讓人們覺得自己的身體好像是別人的,或者好像沒有身體。
因此,身體的疾病往往都隱藏著內在需要療愈的創傷,如果要讓自己的身體真正康復,你需要克服內心的創傷,你需要重新接觸到你的身體,接觸到你自己,修復內心創傷與身體的連接,重新掌握我們的身體,掌握我們自己。
如果自己一個人無力做到這樣將內心與身體的連接,到心理咨詢中來,給自己一個安全舒適的療愈空間,療愈創傷,擁抱自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