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很多朋友開始準備冬季進補的事兒了。 羊肉當歸火鍋,枸杞人參燉烏雞,附子狗肉煲,黃芪蟲草煨老雞,板栗爆牛鞭,桂元甲魚湯…… 各大餐館也紛紛掛出了進補餐品。 一些朋友總是覺得自己身體比較虛,人參、海參,蟲草、燕窩……各種買買買,除了為自己,還買給了家里的老人。 秋冬進補是風俗,是好事,對身體的保護很重要。 但是,是不是人人都需要進補呢? 其實進補這件事兒吧,還是要看體質的。 羅大倫老師給我們的建議:首先是不要補反了! 比如人參,是養生佳品。香港億萬富豪邵逸夫爵士活了一百多歲,在生前,他曾經長期服用野山參,每天服用一根價值兩萬港幣的山參,后來學習了氣功,才慢慢不服那么多了。 因為,人參補氣,氣虛之人,服用了身體會越來越好,可是,如果陰虛,或者有實熱之人,服用后就會越來越熱,流鼻血也是必然的結果。 另外,有的體質是根本就不能進補的,而是要清。比如痰濕體質。 什么是「濕氣」? 濕氣是我們攝入的水分,因為身體的某些原因,無法全部運化和排出,導致潴留在體內,而成為的影響氣血運行的障礙,這叫內生的濕氣。 外面天氣潮濕,那是外部的濕邪。 如果兩者結合,那就更嚴重了。 「痰」,又是什么呢? 中醫說的痰,有「有形之痰」和「無形之痰」的區別。 所謂有形之痰,指的是我們咳嗽出來的痰。 而無形之痰,指的是那種體內黏稠的病理性的液體,比如水濕凝聚,逐漸凝練成的痰,或者整天肥甘厚味地吃,營養過盛,導致代謝產物潴留而形成的痰。 濕氣重了,會導致痰的增加,而痰的出現,又會導致濕氣更重。而痰濕結合,則雪上加霜。 痰濕體質有什么癥狀? 我們來一一列舉一下吧! 大家先來看看這個舌頭照片。 這個是典型的痰濕體質舌象。舌體胖大,苔滑膩,厚,舌邊有齒痕。 體形面色:體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滿而松軟,四肢容易出現浮腫,面部皮膚油脂較多,面色淡黃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睡覺時鼾聲如雷。 口中與肢體的感覺:口中黏膩,口唇色淡,很少感覺口渴,不想喝水。容易出汗,汗黏膩,汗出后皮膚多涼,頭身重困,經常感覺頭昏昏沉沉,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易出現耳鳴。 感覺及睡眠:身體酸乏無力,慵懶,容易困倦。胸悶,痰多,容易出現腸胃不適,喜歡吃肥甘厚味。 大小便:大便次數多,不成形,容易粘馬桶,小便渾濁。 脈象:脈濡而滑。 在西醫體檢中,痰濕體質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糖顯著高于非痰濕體質者。 講到這里,很多朋友開始覺得自己有這個痰濕體質的傾向了,于是會問:那到底該怎么辦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這種體質的人,不要輕易進補,如果進補,就跟火上澆油差不多,會越補越亂的。 羅大倫老師提到,曾經有位痰濕體質的企業家,被一位高人開了補藥,那個方子里面幾乎匯集了所有具有補益作用的中藥,氣血陰陽,一起來補,最終,這位企業家被補的頭暈,當眾昏倒。 痰濕體質,該怎么調理? 非常簡單,就是清淡飲食,加強鍛煉。 這種體質的人,羅大倫老師建議多吃點蘿卜白菜,少吃肥甘厚味,如能忍住,能改變口味,則有希望改變體質。 另外就是運動,如果能夠堅持運動,則對身體的恢復大為有利。 他提到一位朋友,身體魁梧,對自己的健康特別自信,從來沒有做過體檢。后來,偶然有一次被拉去體檢,體檢結果出來嚇壞了,原來指標特別不好,血脂、血糖、血壓等均超標,還有脂肪肝,于是問醫生吃什么藥?醫生說不用吃藥,運動就可以了,他又問:怎么運動?醫生說:走步! 這朋友一聽,不就是走步嗎?好!我就走步,看看到底能不能好!于是,他從醫院出來,回了賓館,背起包,開始徒步,從上海往北京走!這一路,好像是走了兩個月吧,總之是身體第一,事業第二,先放下工作,就專心走步了。 然后,一路走到北京,到了北京,沒有回家,直接走去醫院做體檢。那么,體檢的結果怎樣呢?估計大家都猜到了,身體一切正常了!所有指標,全部正常!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運動是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的,這種營養過盛的痰濕體質,非常適合運動。 想化痰祛濕,該怎么辦? 羅大倫老師建議可以用溫膽湯的方子來泡泡腳。這個方子是這樣的: 溫 膽 湯 配方如下: 茯苓 30克、法半夏 6克、陳皮 9克、炙甘草 6克、竹茹 6克、枳實 6克。 如果是寒痰,比如身體總是覺得很冷的,舌苔雪白,可加入生姜5片。 如果是痰熱,比如舌質是紅色的,舌苔黏膩,但是有點微微的黃色,則不必加生姜。 可以用這個方子,熬水,然后把藥汁兌入溫水中,用來泡腳,每天泡兩次,每次20分鐘,但孕婦忌用。 一般用5副左右,就可以獲得效果。 (以上內容供參考,請您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 但是,大家一定要記住,體質與生活習慣的關系密切,所以,體育運動和清淡飲食,才是真正的改善良方! 如果你也是痰濕體質,還可以試試小編推薦的以下幾個食療方吧。 白扁豆山藥粥 原料: 大米100克、白扁豆30克、山藥30克。 做法: 白扁豆清洗干凈,山藥去皮后切成薄片。將白扁豆、大米放入到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用武火煮沸以后,再轉文火煮至半熟,再將準備好的山藥片、繼續煮至熟爛即成,可適量加入少許白糖。 功效: 清熱利濕,止瀉。 山藥冬瓜排骨湯 原料: 排骨 500 克,冬瓜 300 克,山藥 50 克,生姜 2 片,大料 1個,鹽、胡椒粉適量。 做法: 排骨切塊,洗凈后瀝干水。冬瓜、山藥切塊。將排骨放在開水鍋中燙 5 分鐘,撈出后用清水洗凈。將排骨、生姜、大料和適量清水上旺火燒沸,改用小火燉約 60 分鐘,放入冬瓜燉 20 分鐘,撈出姜片、大料,再加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功效: 利水滲濕,健脾益氣。 陳皮荷葉茶 原料: 陳皮3克,荷葉3克,冰糖少許。 做法: 將陳皮與荷葉下鍋煮,約十分鐘即可。如果沒時間煮也可以用開水沖泡后飲用。 功效: 健脾祛濕 版權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