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痛風寧膠囊及其制備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痛風寧膠囊及其制備工藝屬治療代謝性疾病藥物,尤其是涉及治療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純中藥制劑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痛風是一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代謝性疾病,其發病原因是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組織中,導致周身關節僵硬、活動不便、疼痛劇烈等癥狀,多發生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腦力勞勁者,隨著國力日益強盛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中老年人群與肥胖癥人群不斷擴大,痛風發病率也不斷上升,1985年全國共報導有痛風患者58例,但據上海地區1998年流行病調查顯示,當地痛風的患病率已高達3.4%,接近美國的發病率,全國現有400多萬痛風患者,每年有200多萬急性發作,近100萬人患痛風致殘,眾多晚期患者因痛風并發糖尿病、尿毒癥而死亡,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負擔。中醫藥對痛風的病因有超前認識,金元時期已有痛風病名,沿襲至今,痛風是以脾腎兩虛、痰濁內生,流注于關節、肌肉,造成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痹痛為主要病因病機,自漢至今治療痛風代代有發展,基本不離祛風、散寒、清熱、利濕、化痰、通絡、活血、止痛、解毒等法,在現代中藥研究中和其它疾病相比,對痛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市場上缺少專門治療痛風的中成藥制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給痛風患者提供配方科學、選藥精少、配伍合理,生產成本低廉的純中藥制劑,具有清熱利濕、化痰通絡、解毒散瘀、通經止痛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療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且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痛風寧膠囊及其制備工藝根據痛風的主要病因病機,以清熱利濕、化痰通絡、解毒散瘀、通經止痛為治療大法,處方中原料藥由15.8%蒼術、15.8%黃柏、15.8%山慈菇、15.8%丹參、15.8%青風藤、21.0%黃芪組成。痛風寧膠囊的生產方法分為粉碎、醇提、混拌、制粒、裝囊五道工藝,先取山慈菇50℃-80℃烘干,粉碎成細粉藥,再取黃柏、蒼術、青風藤、丹參、黃芪五味中草藥,每次加10倍量60%-80%乙醇回流提取兩次,第一次1-3小時,第二次0.5-2小時,合并兩次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后把濾液濃縮至在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2-1.15的浸膏,噴霧后得干燥粉,將干燥粉與細粉藥混拌均勻,再用70%-85%乙醇制粒,60℃-80℃干燥,整粒,裝入1號膠囊后得成藥。 中醫學認為,痛風乃過食膏梁厚味,日久濕熱內生,毒邪癭滯,浸淫筋骨,瘀滯血脈,不通則痛,因而導致以肢關節紅腫熱痛、關節功能受限為主癥的疾病,據此,痛風寧膠囊以清熱利濕、化痰通絡、解毒散瘀、通經止痛為治療大法,在處方中,以蒼術、黃柏共為君藥,蒼術具有燥濕健脾、燥土利水、泄陰消痰、行瘀開郁功效,主治濕困脾胃、痰飲濕腫、表證加濕、頭身重痛、痹證濕勝、肢節酸痛;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和除濕熱為瘺、救足膝無力的功效,主治骨蒸勞熱、足膝腫痛;處方中以山慈姑為臣藥,山慈姑具有散結消癭、清熱解毒、祛濕散痰、補虛壯腎功效,主治痛腫瘡毒、腰酸腿痛;處方中以丹參、青風藤共為佐藥,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祛風除濕、通利關脈、利尿解毒功效,主治四肢不遂、骨節疼痛;青風藤具有祛風活絡、解毒消腫、利尿退腫、除濕鎮痛功效,主治風濕骨痛,肢體麻痹和風濕關節痛;處方中黃芪為使藥,具有益氣升陽、利水消腫和助氣壯筋骨、逐五臟惡血功效,主治內傷勞倦、水腫血痹、瘡瘍血脈不行和肢體瘺廢。全方用藥精煉,主次分明,標本兼顧,共奏清熱利濕,化痰通絡,解毒散瘀,通經止痛之功,有效治療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關節紅腫熱痛與關節功能受限等癥。痛風寧膠囊僅通過制粉、醇提、混配直接拌成軟材制粒裝囊,制備工藝簡便,生產成本低廉。 痛風寧膠囊在臨床研究中治療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234例,推薦口服,一日3次,每次4粒,經臨床觀察,本制劑對急、慢性關節炎的關節紅腫、熱痛與關節功能受限有較好的療效,經過1-2個療程,有效率達95%,未發現不良反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全方用藥精煉,主次分明,君臣佐使配伍得當,具有清熱利濕、化痰通絡、解毒散瘀、通經止痛功效,能有效治療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關節紅腫熱痛與關節功能受限等癥,且加工方法簡便,成本低廉,服用方便,無不良反應。 具體實施例方式 1、痛風寧膠囊原料藥備用制備前按現行中藥材飲片標準取原料藥,除雜篩凈后按處方比例稱量備用,其中山慈菇經50℃-80℃烘干后稱量備用。 2、痛風寧膠囊制備工藝①取山慈菇粉碎過五號篩成細粉藥備用。 ②再取黃柏、蒼術、青風藤、丹參、黃芪五味中藥材,每次加藥材10倍重量的60%-80%乙醇回流提醇兩次,第一次1-3小時,第二次0.5-2小時,合并兩次醇提液濾過,把濾液回收乙醇后濃縮至在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2-1.15的浸膏,噴霧干燥后得醇提干粉。 ③把醇提干粉與備用細粉藥混拌均勻成混合粉藥。 ④在混合粉藥中加入適量70%-85%乙醇制成軟材,過14目龍篩制粒,經60℃-80℃干燥后整粒得顆粒藥。 ⑤把顆粒藥分裝入1號膠囊中得痛風寧膠囊。 權利要求 1.一種純中藥痛風寧膠囊,其特征是處方中原料藥由15.8%蒼術、15.8%黃柏、15.8%山慈菇、15.8%丹參、15.8%青風藤、21.0%黃芪組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純中藥痛風寧膠囊制備工藝,其特征是先取山慈菇50℃-80℃烘干,粉碎成細粉藥,再取黃柏、蒼術、青風藤、丹參、黃芪五味中草藥,每次加10倍量60%-80%乙醇回流提取兩次,第一次1-3小時,第二次0.5-2小時,合并兩次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后把濾液濃縮至在60℃時測定相對密度為1.12-1.15的浸膏,噴霧后得干燥粉,將干燥粉與細粉藥混拌均勻,再用70%-85%乙醇制粒,60℃-80℃干燥,整粒,裝入1號膠囊后得成藥。 全文摘要 本發明痛風寧膠囊及其制備工藝提供了治療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純中藥制劑及其生產方法,本中藥制劑由蒼術、黃柏、山慈菇等六味中草藥制成,加工痛風寧膠囊的方法分為制粉、醇提、混拌、制粒、裝囊五道工藝,本中藥制劑用藥精煉、主次分明、君臣佐使配伍得當,具有清熱利濕、化痰通絡、解毒散瘀、通經止痛功效,能有效治療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且加工方法簡便,成本低廉,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9/00GK1883626SQ200610042890 公開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30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30日 發明者聶蘇秦 申請人:陜西九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