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很早之前,國外就流行“聰明藥”,傳說它具有提升注意力、降低疲勞感的神奇功效。英美一些名校學生服上幾粒,就能熬過考試密集的final week,甚至取得優異成績。 這聽起來就像藍胖子口袋里變出的“記憶面包”,只要大雄吃上幾片,就能輕易記住書本上的知識。 那么,“聰明藥”真能讓人聰明嗎?這兩天,國人開始圍觀此事。因為有報道揭露,一名高中生為提高成績服用“聰明藥”,結果用藥成癮,身心健康受到損害,最終染上了毒品。 其實,但凡有些常識,就不會掉進“聰明藥”的迷局。 眾所周知,藥物都有適應癥,而“聰明藥”的適應癥是不是“笨”呢?看看藥物成分就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哌醋甲酯,商品為利他林、專注達、利太林等,是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能增加突觸間隙中的多巴胺和腎上腺素,增強延腦呼吸中樞的興奮感。 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藥學部古艷婷博士告訴記者,在臨床上,此類藥物主要用于治療6歲以上兒童的注意力缺陷多動癥、嗜睡者。有時候也用于癌癥患者、抑郁癥患者以及腦卒中后病人康復。她還特別提醒,“即使是說明書以外的用藥,也要有科學依據才行”。 看來,這種藥頂多能“打雞血”,而不是變聰明。 而用藥成癮的學生,大概忘了另一個重要常識:藥物都有服用劑量限制,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哌醋甲酯制劑分為普通片劑和緩釋片劑。如果是普通片劑,兒童每天服用量最多為5毫克(一片2.5毫克的話,一天服用2片),成人每天服用不能超過10毫克。如果是緩釋片劑,每天服用1次,1次5毫克。“哌醋甲酯用于治療兒童多動癥時,每張處方不得超過15日常用量,后來上限改為一個月。”古艷婷說。 退一步想,就算“聰明藥”真有奇效,也要慎重使用。我們常說,“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哌醋甲酯也不例外。其副作用包括心動過速、失眠、食欲減速、抽搐等。此外,還可能帶來血壓升高、心率增快、精神病惡化、雙向精神障礙/燥狂癥發作、新的精神癥狀或狂燥癥狀、兒童和青少年攻擊行為、生長抑制、癲癇發作、視覺異常等。 此前,有患者正常使用哌醋甲酯導致猝死。“哌醋甲酯與冰毒的主要成分苯丙胺類似,都能增加突觸間多巴胺含量,具有成癮性。”古艷婷告訴記者。 為此,國家對哌醋甲酯有很嚴格的限制。它屬于第一類精神藥品。根據國家規定,第一類精神藥品及原料藥生產需要向所在地的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是否批準。醫院藥劑科根據臨床需要申請,經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批準后,才能向本省內的企業購買。利他林等是處方藥,醫生開藥時相當謹慎。患者用藥一段時間后,應該增量還是減量,都要嚴格遵循醫囑。 “而且在網上隨意購買‘聰明藥’,容易買到假藥或走私藥,存在很大用藥風險。”古艷婷強調,處方藥不能隨意買賣,每一起藥物濫用導致的醫藥事故都是對患者家屬的煎熬。 “不可否認,哌醋甲酯作為中樞神經興奮劑,能使人保持清醒,短期內可改善學習狀態。”但古艷婷強調,它并不能提高實際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長期大劑量使用“聰明”容易成癮。“一旦停藥,戒斷癥狀會十分明顯,包括疲勞、抑郁、心動過速、睡眠不良等,這與毒品的危害是一個道理”。 在古艷婷看來,學習需要講究方法,但沒有捷徑。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都可以通過提升自信心、調節不良情緒、加強體育鍛煉的方式改善學習狀態。“服用所謂的‘聰明藥’,只會適得其反。” 正如動畫片中,大雄吃了太多“記憶面包”導致腹瀉不止,結果把所有的知識都忘得精光。這一結局本身就是對投機取巧行為的諷刺。 實際上,從“廣譜”抗癌藥到百億權健帝國,從無限極到“聰明藥”,最終結果,不是失望,騙局,就是悲劇。從中我們應該明白:沒有包治百病的神藥,沒有起死回生的保健品。在打開腰包前,不妨打一個問號:這是真的嗎? 用藥時要牢記以下四點常識: 藥物都有適應癥, 藥物都有服用劑量限制, 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 處方藥不能隨意買賣。 多幾點常識,才是真聰明。否則,服用“聰明藥”導致毒品成癮的悲劇,不會是最后一次。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除注明外均來自網絡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來源:科技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