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海燕 文/攝 新春之際,人們總是喜歡把來年的愿景寄托在門口前的春聯里,除了購買年貨、年花之外,買春聯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年,距離春節還有半個月,龍圩區鳳嶺街從小轉盤直至大圓塘,整條街都飄揚著淡淡的墨香,走在路上,各種不同大小的紅色春聯被高高掛了起來,這些春聯或是氣勢的狂草,或是清秀的楷體,或是端莊的隸書,濃濃的年味迎面而來,讓人提前感受到了新春佳節的氣氛,而其中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的還是手寫出來的春聯。 一張桌子、一沓紅紙、幾罐墨水,這是每個春聯攤檔的標配。攤主會根據客人的要求,現場書寫春聯。記者走到一檔全是手寫春聯的攤檔前,攤主正在屏氣凝神執筆為客人寫春聯,這就是何伯。他曾是一名教師,從幾年前開始便在這里擺攤位為市民寫春聯。今年1月21日,他又像往年一樣如期“開張”了自己的春聯攤位?!皬脑缟习司劈c開始,一直忙到下午五六點?!焙尾f,寫春聯是要站著的,除了上廁所和吃飯,有時候忙起來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一天下來,確實很疲憊,而且越是臨近春節,前來購買春聯的顧客就越多,他告訴記者,還有的人跟他提前預訂好,晚上還要加班加點。盡管很辛苦,但是得到顧客的認可,是他一直堅持手寫春聯的動力,“春聯是新春過節不可缺少的因素,手寫春聯更是突出中華傳統文化的韻味?!焙尾绱苏J為。 市民顏文昌每年都會專門來到春聯攤檔前,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法先生為自己書寫春聯。他告訴記者,親眼看著書法先生一筆一筆地寫春聯,更加有年味,然后將手寫春聯張貼自家門上,可以獲得一種傳統喜慶的滿足感。顏文昌表示,現在市面上流行印刷體的春聯,花樣各異,但是總覺得少了一絲傳統的質樸感覺。春節是傳統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手寫的春聯會顯得更加靈動一些,而且每一幅手寫的春聯都是獨一無二,“從小我的父親便會買手寫的春聯回家張貼,并告訴我們手寫的春聯年味十足,于是,買手寫的春聯的習慣一直延續了下來?!备篙叺暮圹E,讓他對手寫春聯情有獨鐘。 門口的一副大紅春聯,無論是手寫還是印刷,從中都折射出人們對春聯的喜愛,對一年美景的回望,對新生活的憧憬。年味中的春聯,表面上看是一種習俗,實質上,更多的是貼的是希望,貼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貼的是對來年豐收的憧憬。 貼的是春聯,更是新年希望 寫的是春聯,更是傳統文化 在濃濃的年味里,雖然春聯只是其中一個元素之一,但是卻意義不同尋常。人們對舊歲的感懷,對新年的期盼,都體現在大門上的那一副大紅春聯之中。 每逢春節前夕,梧州市書法家會員廖冰便會忙中抽暇,不僅樂于參加單位黨組織開展的黨員義工集中服務活動,深入貧困村、城市社區等為民服務,還樂于為街坊群眾義務寫春聯。 1994年的春節,參加工作沒幾年的廖冰,二十歲出頭的他,初生牛犢不怕虎,從那一年開始就走上街頭寫春聯了。歲月如梭,轉眼二十余載。為了惠及更多的群眾,每年臨近春節前的一個月,廖冰就會批量訂購紅紙和墨水,他克服寒冷,朝夕必爭,利用工作之余,在房間奮筆疾書揮毫潑墨,不足30平方米的房間里,滿地鋪“春”,墨味滿屋。 寄情筆墨,傳承年味。廖冰說,雖然如今街上或超市里有很多印刷的春聯供人們購買,但是還是有很多人喜歡手寫的春聯,因為手寫的有人氣、有生氣。為此,他依然堅持手寫春聯,并將這份堅持養成習慣,把這份厚重和凝思寄托于濃濃的墨香中。 每一幅春聯都凝注了書寫者的用心,有時還得根據客人的要求構思撰聯。在多年寫春聯中,廖冰也接觸很多農村中的佳話故事,如一陳姓人家,爺爺雖去世多年,但留下一副:“天天向上凌云志,步步高升攀桂心” 的春聯,這副春聯每年貼在樓梯門口,以聯勵志,鞭策后人。 銘記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承優良民風家風。通過火紅的紅紙帶去新春的祝福,帶著濃墨的情懷,把一副副春聯貼到千家萬戶。每年春節期間,許許多多像廖冰一樣的書法愛好者,結合自己對書畫藝術的愛好,把自己寫的祝詞詩句寫成對聯,或把山水花鳥等字畫別出心裁地制作成精致的掛軸年歷。如此堅持,筑夢前行,每年都如約而至,從不缺席,向人們傳遞著一份份特殊的“文化年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