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12.13 23:10 字數 1789 閱讀 60評論 0喜歡 1 常言道“有其母必有其女”,所以“看著娘的腳后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這句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且聽有書君慢慢道來。 過去不像現在男女婚姻自主,那時候都講究媒妁之言。 一、看著娘的腳后跟啥意思呢? 《醒世姻緣傳》第二七回,丁利國道:‘實不瞞你說……店家聽說,嗔道:‘原來腳根不正。’” 古時候,人們習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說明復雜的問題。 這本書里所說的“腳跟”,指的就是女子的母親,此女子品行作風不正,是因為她的母親就是那樣的人。 “看著娘的腳后跟”的意思是說:要看看女方母親的品行作風如何。 無論古今中外,謳歌母親的著作都非常多,例如我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封壇退鲊”等等故事,可見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對孩子的影響極大。 現在流行一句話“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什么樣,他們就學什么樣。 尤其是母親的品行尤為重要,過去人講究明媒正娶,無論男方還是女方,首先要講究門當戶對,接著就要看對方的家風如何。 過去的平民百姓常說的是看“門風”,“門風”主要是從女主人那里看。 母親賢良淑德、持家有道,那她教育出來的女兒也基本上錯不了。 時間長了,農村人便總結出“看著娘的腳后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 二、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現代人戀愛結婚,都是孩子自己做主。多數男孩女孩往往更注重對方的外表,而忽略對方的父母情況。 有經驗的家長,會建議子女早點兒見對方家長,主要看對方母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這句老話是有道理的。 我的家鄉,有一戶郭姓人家,這家的女主人年輕時水性楊花,為了錢財,就給別人生了私生子。 后來她娘家把她遠嫁到我們村里的郭家,婚后她依舊惡習不改,眼睛盯著別人家男人的口袋,勾三搭四、混吃混喝。 她生了四個女兒,長得都很漂亮。她每天除了打麻將、逛街,就是東家長西家短地講當著女兒講閑話。 80年代末,女兒們陸續長大了,因為沒有受到母親良好的家教,女兒們一個個都早早就開始培養對象。 最大的女兒不到20歲就嫁人了,她母親不管男方啥樣,給她足夠的彩禮錢就好。 我的堂弟喜歡上了郭老三,當時大家都不同意。 三叔說:“看著娘的腳后跟后跟,便知閨女三四分,她媽那副德行,女兒也好不到哪里去。” 堂弟正處于熱戀期,哪里肯聽父母勸告呢,而且女孩子已經懷孕了。 父母只好張羅給他們完婚,結果女孩媽媽要十萬彩禮錢,說不給夠,就把領著女兒去墮胎。 三叔湊夠了彩禮錢,總算讓孩子們結婚了。 結果,郭老三一進門,就讓堂弟大開眼界。 原來溫柔體貼的姑娘,不僅如今脾氣暴躁、好吃懶做,整天啥都不干,連個人衛生都不打掃,把家弄得像個豬窩一樣。 堂弟只要說她幾句,她就跑回娘家,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的。 三嬸拍著兒子的肩膀說:“當初我們為啥不同意這樁婚事呢,俗話說看著娘的腳后跟,便知閨女三四分。她媽那樣,我就擔心她教育不出來好孩子?!?/p> 男孩子這才后悔當初沒有聽母親的話,看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啊”。 后來堂弟的媳婦,受不了堂弟的約束,也嫌棄堂弟不能供她享樂,二人離婚了。 郭家的女兒一個接一個進了城,不是做“小三”,就是傍大款,成為村里人茶余飯后的笑柄。 聽說郭家老三再婚,又離婚,又再婚……她每年回娘家,從來都沒有順便看過自己孩子一眼。 所以在農村,男女之間找對象,都講究看看對方的母親是個什么樣的人。 俗語說“好妻旺三代,壞妻毀三代”,這句老話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母親本身貪圖虛榮,不會勤儉持家,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不良習氣傳給子女,嚴重影響孩子的人生觀。 所以“看看娘的腳后跟,知道閨女三四分”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 三、凡事沒有絕對 “看看娘的腳后跟,知道閨女三四分”這句話里不是也說了嘛,看了女子的母親,才知道“三四分”,還有六七分是靠個人后天養成的。 “出淤泥而不染”的女子大有人在,就拿有書君的嫂子來說吧。 哥哥在上大學時認識了嫂子,二人確立戀愛關系后,嫂子的母親就不同意他們交往。 原因是嫂子是城里人,而哥哥是農村的,她想讓女兒嫁個有車有房的城里人。 嫂子不喜歡她母親這個勢利眼的樣子,也不是拜金女。 嫂子突破萬難,嫁給了哥哥。嫂子不僅工作突出,而且治家有方,如今,他們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有正就有反,母親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子女的未來發展;同時,也有素質不高、認知低下的母親,卻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好子女。 我認為,一個女孩子有一個好母親,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成為好妻子的可能性會很大。 小禮物走一走,來簡書關注我 贊賞支持
|
|
來自: 昵稱10375948 > 《古語箴言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