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巨頭紛紛殺入出行市場,一場由汽車主機廠和科技公司在出行市場的正面對決將正式上演。 近日,車云得到可靠消息,大眾汽車與滴滴出行在中國建立的合資公司已經落戶上海嘉定。這是全球最大規模的汽車制造商與中國最大的出行服務商滴滴的正式牽手。 這家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定名為上海桔眾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6400萬元人民幣,其中,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0%,滴滴方面持股60%。 在新的合資公司中,大眾將是與滴滴合作的唯一股東,但同時他們也約定采購的車輛并不一定全部來自大眾。 此前,有媒體報道,該合資公司將組建一個十萬輛規模的龐大共享出行車隊,其中六萬輛是大眾品牌的新能源汽車。 大眾汽車期望的目標是,提供約10萬輛電動化或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產品與滴滴共同組建一個運營車隊,并且為車隊提供其管理經驗。新合資公司不會涉及目前滴滴的現有業務,但會參與滴滴的全球化布局和服務。 根據協議,大眾日后可根據業務的發展再收購10%的股份,將股份拓展至最高50%,從而使得大眾與滴滴的持股比例達到1:1。 新合資公司的董事長為楊峻。楊俊是滴滴出行副總裁,同時也是小桔新能源以及滴滴與車和家的合資公司桔電出行的法定代表人。 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蘇偉銘也出現在新合資公司的董事名單中,蘇偉銘同時也是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智能出行公司逸駕智能的首席執行官。 在去年北京車展前夕,大眾汽車確認了將與滴滴出行的合作事宜。車云了解到,新合資公司于2018年12月14日注冊完成。不過目前,大眾中國和滴滴均為對此進行官宣。 合資公司建立后,大眾汽車會獲得部分收入。但知情人士指出,大眾方面希望最終或許能夠從滴滴得到部分有關用戶行為的寶貴數據和出行車隊的運營經驗。 戴姆勒與寶馬宣布整合旗下出行業務 有意思的是,就在2月22日,同樣來自德國的兩大車企戴姆勒和寶馬宣布,正式合并旗下的出行業務,投資10億歐元,成立5個合資公司,共同應對在出行領域科技公司的競爭。 與戴姆勒和寶馬重點布局歐美市場不同,大眾則將重點放在了中國,一直謀求在中國的出行領域進行布局。 大眾與滴滴的合作可以一直追溯到2014年,當時,大眾與滴滴共同推出了大眾汽車新能源車的滴滴專車服務。 大眾曾計劃收購滴滴約20%股份,雙方建立一支豪華車網約車車隊。最終,滴滴拒絕了來自大眾的入股計劃,雙方隨即開始討論籌建合資公司的新合作模式。 然而,滴滴并不是大眾合作的第一家出行企業。 2017年11月,大眾投資了首汽旗下的GoFun共享汽車項目,持有該公司20%的股權。目前,GoFun已經在全國23個城市提供服務,并計劃將規模拓展到40個城市。并且,大眾與江淮合資公司新品牌思皓純電動汽車已經獲得了該公司的超過7000輛訂單。 2018年5月,大眾汽車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逸駕智能(Mobility Asia)正式成立。逸駕智能將圍繞智能車聯網、智能出行生態、智能基礎設施、大數據應用和智能駕駛等五大核心業務領域,打通了傳統汽車和互聯網科技行業的壁壘。 同樣,大眾也并不是滴滴在汽車行業唯一的合作伙伴。在去年北京車展前,滴滴與北汽、一汽、廣汽、比亞迪、車和家等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在京共同發起成立 “洪流聯盟”,將自己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臺,與汽車廠商共建汽車運營商平臺,希望成為全球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然而,洪流聯盟的合作似乎并不順暢,至今仍未見其具體動作。 車云小結:2019年將成為汽車企業正式殺入出行戰場的元年。不管是車企之間抱團拼殺,還是尋找出行獨角獸合作,新一輪的出行大戰注定將極為精彩,2019也將成為未來十年汽車業新商業模式的啟幕之年。
|
|
來自: 容得草堂 > 《政治 軍事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