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4 “書齋隨筆”欄目,每周末平臺推出以書法為主體的人物故事、詩歌、散文以及可讀性超強的書學評論等原創內容。 本文字數:1926 閱讀時間:約5分鐘 我不是我·米芾趣聞錄 文 / 王汀謙 披上龍袍的朱元璋對劉伯溫說:“本想沿途打劫,哪知弄假成真”。這段流傳很廣,不知真假。不過從朱元璋的經歷看,這話倒也有趣。北宋米芾在他自己的著作《畫史》里替他的同行前輩,唐朝書法家薛稷說話,批評了詩人杜甫評價薛稷的詩句“惜乎功名迕,但見書畫傳”。是杜甫自己熱衷功名的偏見。米芾認為“五王功業煒煒皆糠粃埃壒”。 這話重到可以壓垮社稷埋葬自己。好在趙匡胤對趙家子孫有條不能以言誅文臣的密訓,真是皇恩浩蕩。 明代仿李公麟《西園雅集圖》局部 題石者為米芾中間作書者為蘇軾,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成書于元代的《宋史》有米芾傳,正史限于篇幅,難以將米芾的形象飽滿起來。 米芾自言自語的著作也可以捕捉另外一面的性情。與他同時代的或相近的人記錄,則是對另外一個米芾的靠近。蘇軾和米芾見面不多,但詩文與書信往來頻繁。蘇軾留下來二十幾封給米芾信件的文字內容。 “昨日遠煩追餞,此意之厚,如何可忘。冒熱還城且喜尊體佳勝。玳簪甚奇,豈公子賓客之遺物耶???呵呵”。蘇軾感激米芾特地大老遠的趕來為他餞行。又觀察到米芾頭上所佩戴的帽子上面插簪很標致罕見。就講笑米芾,是不是哪位王公貴族或朋友遺忘在你家的呢? 北宋米芾《紫金研帖》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僅比米芾少十幾歲的葉夢德,官至戶部尚書,葉夢德在政務之余撰寫的《石林燕語》記錄了一條關于米芾的趣事,米芾有回拜訪蔡京長子蔡攸的專船,蔡攸展示出自己所收藏的王羲之名帖,這種晉朝的寶物使米芾驚嘆不已,要求用他收藏的古畫換王羲之名帖,蔡攸措手不及感到很為難。米芾容不得蔡攸緩沖,要投江不活了,并大叫大搖船身,蔡攸再跋扈也是后生晚輩,哪見過這種陣勢。只好把王羲之名帖給他。南宋曾敏行《獨醒雜志》也記了這條。看來米芾的為得古物好像要慷慨赴死那是言之鑿鑿了。 明代佚名 《米芾拜石圖》局部 ,藏地不詳 《宣和書譜》有收錄米芾 說:“文臣米芾不喜科舉,大抵書效羲之,詩追李白”。《宣和畫譜》則沒有收入米芾,米芾自己是精通書畫與鑒賞。《宣和畫譜》不收錄他的原因或許與他的繪畫風格有關。米芾大概不允許自己的筆端沾染五彩斑斕的繁華。米芾說”黃筌畫不足收,易摹。徐熙畫不可摹”。 又一事,好朋友李冠卿收藏一幅南唐名畫,李冠卿自己認為是徐熙的真跡,某日經過米芾的細細鑒賞后發現,在一朵花下方寫有徐熙兒子的名字。李冠卿只得感嘆自己一生的寄托被米芾看破了。想必米芾這種喊醒別人美夢的事跡還有很多。 北宋 米芾 《歲豐帖》 紙本,現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而他是要在自己畫里開天辟地的。以吞云吸江的胸懷獨創出“米家山水”,但未必符合當時審美。米芾的書法是經蘇軾點撥后才進入狀態,直奔晉人。后來摹晉人書法達到亂真,怕是蘇軾也始料未及。米芾一生不羈,多次犯忌被貶官。志趣僅是收藏鑒賞古物。經常與人互借或交換藏品。 北宋米芾 《致希聲吾英友尺牘》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米芾的性格也攪動了固有是非。“余收易元吉逸色筆,作蘆如真,上一鸜鵒活動。晉卿借去不歸”。他只能在自己著作《畫史》里抗議駙馬爺王詵借了他的收藏不還。宋朝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米芾從別人那里借古畫自己臨摹,然后真偽兩本一起,讓對方選擇一本。不經鑒別的就只好吃啞巴虧,米芾常這樣弄,所以得到許多古書畫。周輝沒入仕當官,他出生時,米芾已經去世了。不過周輝與當時許多顯臣關系密切。另外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也記錄米芾這種游龍戲鳳的故事。這兩人離米芾去世時代是有點距離,自然都是聽來的。 ▲請左右滑動欣賞全圖 北宋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局部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宋莊綽《雞肋編》說米芾 “善書,尤工臨模,人有古帖,假去,率多為其模易真本。至于紙素破汙,皆能為之,卒莫辨也”。莊綽具體生平盡管不可考,而他享高壽又長期游于官場,和米芾是同朝為官的。莊綽的記錄吻合了周輝與葛立方的聽聞。米芾以自己的摹本巧取古本那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了。不過宋朝文人對米芾的這種貍貓換太子的行為,大多態度比較寬容,像是吃梅子的感覺。然后皺著臉哈哈一笑。 現在遺留下來的一些晉朝名帖,就有米芾當年的偷龍轉鳳之作。一千年后,誰能不當他們是國寶。 北宋米芾《珊瑚帖》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魯仲連式的人物在古代也是一道稀罕的彩虹。米芾再怎樣狂放,恐怕不會在他所敬重的蘇軾那里拋出一絲賴皮。蘇軾為民請愿上書皇帝,開篇也要先呼”萬歲仁慈”。何況游戲人生的米芾。 南宋陳鵠在《西塘集耆舊續聞》著作目錄里用醒目的標題寫著“米芾有潔病”。 說米芾有嚴重的潔癖,有次米芾的朝靴被人拿了,米芾痛苦不堪反復擦洗那雙朝靴,最后當然是把朝靴給洗破了。關于米芾的潔癖,南宋周輝也講,他曾祖周殿與米芾的一個交往故事,名為“唾硯”。米芾收藏硯臺也是出了名的。有天米芾出示一方稀有的硯臺,周殿試探米芾是否真的潔癖,就用唾沫噴在硯臺上呵試硯水之間發生的效果,米芾嫌臟把硯臺送給了周殿。盡管周殿解釋道歉,米芾仍是不要了。 傳為王獻之《中秋帖》或為米芾摹本。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不過周輝還記錄了一個米芾和硯臺的事情,有天宋徽宗讓米芾寫字,米芾寫完后,硯臺里還有墨水就把硯臺放進懷里,俏皮的對皇帝說,“硯經臣下用,不敢復進御,臣拜賜”。 “棐幾延毛子,明窗館墨卿”。 墨水對米芾來說那是 他精神世界里的紅粉佳人, 與臟,隔著千山萬水。 作者手稿局部 參考文獻 1.1982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于安瀾編《畫品叢書》第187頁、197頁。 2.1983年中華書局 北宋莊綽 著 蕭魯陽點校《雞肋編》第7頁。 3.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南宋葛立方 著《韻語陽秋》卷14。 4.1984年中華書局北宋葉夢德 著侯忠義點校《石林燕語》第155頁。 5.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南宋曾敏行 著朱杰人標校《獨醒雜志》第18頁。 6.1992年中華書局孔丹禮點校《蘇軾文集》第四冊 1779頁、1781頁。 7.1994年中華書局南宋周輝 著 劉永翔校注《清波雜志校注》第227頁、465頁。 8.2002年中華書局南宋陳鵠 著 孔丹禮點校《西塘集耆舊續聞》第316頁。 (備注:本文獲得作者授權發布。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