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社交技能并與周圍的世界互動將是他們成功和幸福的關鍵部分,這甚至比他們的學術成果更重要。 ![]() 扎實的社交技巧可以幫助建立個人關系和職業生涯。 學會交朋友,不僅僅是為他們提供了有趣的玩伴,更幫助孩子提升了情感和道德上的發展。 ![]() 社交是一門掌握成長的藝術,教孩子學習社交技巧和溝通是父母的一項重大任務。 所以毛媽團隊就總結出了這6件,各位爸爸媽媽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可能會忽略的事情。 01 幫孩子建立“個人空間”的概念 社交技巧的基礎之一涉及個人空間,幼兒可能無法理解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受到尊重的個人空間,這個空間是隱私的。 ![]() 在向他們解釋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02 教孩子學習基本社交禮儀 禮儀大師艾米麗·波斯特曾經說過:“禮儀是對他人感受的敏銳感知,如果你有這種意識,不管你出身貧窮或富貴,你都是一個精神可貴的文明人。” ![]()
飯前洗手; 嘴里有食物的時候不要說話; 從桌子上清理你的剩飯...... ![]() 學習禮儀是一種終身教育,禮貌養成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我們需要慢慢來。 每個月介紹一項新的社交技能,當他自己做到的時候獎勵他,這個過程對每個父母來說都是不難操作的。 03 注意觀察孩子的表達意圖 社交語言能力是人類最基本的能力,它在我們語言發展金字塔的最底端,支撐人類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但社交語言能力的高低不僅僅要看孩子會不會說話,神情、動作、語調等也是一種社交語言,所以父母在判斷孩子是否有社交問題時,也要 關注他們的非語言表達意圖。 神情 當孩子生氣時,他的眼神會變得突然尖銳,直直的看著你; 當孩子想逃避的時候,他的眼睛會不停地轉來轉去,東張西望...... ![]() 眼睛在五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這也就是我們平常總會說,“一個人的眼神是不會騙人”的原因。 語調 低沉、緩慢的語調可能意味著沮喪; 輕快、洪亮、語調上揚的語調可能意味著開心...... ![]() 無論孩子所說的內容是什么,語調都能傳達他們說出來時的感受,兒童能從聲音中聽懂情緒通過辨別語調,我們能讀出孩子的潛在情緒。 動作 有些孩子生氣時,每次都會不自覺的握緊拳頭,有些還有咬住下嘴唇...... ![]() 每個人的習慣都不同,當情緒發生時,孩子們很可能會用動作來“標記”他們。 04 合理的處理與引導負面社交情緒 當孩子發生了社交問題,表露出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呢? 語言上,說話要“慢”,孩子情緒發生時,先停頓個幾秒,給他一個自我緩和的過程,然后再問他發生了什么。 不要對孩子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教育,連一個訴苦和解釋的機會都不給。 我們一定要有來有往的與孩子進行對話,等他答復完再提問,耐心的說話。 ![]() 動作上:
05 用游戲讓孩子懂得交流規則 角色扮演 孩子們小時候都會玩的一個游戲,就是“過家家”。小一點的孩子會直接拿一個布娃娃來充當自己的“孩子”,大一點的孩子會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分工扮演角色。 ![]() 他們在玩的過程中都會產生對話,在扮演的過程中,孩子們會學習如何展開對話,保持對話,最后結束對話。 親子游戲 在交流中,一個很重要的規則就是不打斷別人的發言。 ![]() 在做游戲時,我們可以選擇開展拋球、下棋等親子游戲,多人參與,讓孩子明白“輪流”的概念。 講看故事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常與培養他們的同理心掛鉤,而教他們學會換位思考的最好辦法就是讀相關繪本,或看相關的電影和動畫。 ![]() 當孩子從第三人稱的視角去看待一個問題的時候,他能更理性的思考,學來的經驗能更好的消化和內化。 06 支持孩子的社交生活 支持他的友誼
鼓勵參加課外、團隊活動 重要的社交技能,如領導能力和同理心,可以通過團隊運動來學習,加入一些體育活動小隊是很好的選擇。 ![]() 注意一定要迎合孩子們的真正興趣,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運動,請不要強迫他們。 結束語 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一種基本素養,練就這種能力需要每個父母像上面談到的一樣,不斷與孩子配合和聯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