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時間開始了 第3節 止損、持盈、止盈 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走勢牛熊交替的股票,即先有一波比較大的牛市,再來一波比較大的熊市,然后又來一波大的牛市,然后又是一波大的熊市。這樣的股票通常還會不會有下一波牛市呢?一般來說都會有。歷史表現兇悍的股票,對它們的“活力”應高看一眼。為什么這樣講?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大家,這種牛熊交替的規律性走勢,是由于內線集團的炒作。誰在炒作?誰在坐莊?跟這家公司有關的莊家在坐莊,他們聯手炒作。難道莊家做股票,非得要上市公司同意嗎?那是肯定。記得有一年北京的一家公司剛上市時被炒作,一會兒交易所停它牌,一會兒證監會也要找它事,莊家咋就那么倒霉呢?相比之下很多股票里面表現厲害得多的莊家怎么就沒人管呢?可見同樣是炒作,那些沒有背景的草根莊家,或者和上市公司沒有協調好關系的莊家,就很被動,也很吃虧。你想想看,你正在控盤這只個股。結果呢?上市公司發了一個利空消息,人家就是專門壞你的事的。你有什么辦法?你不被套里面去了嗎?所以說莊家如果打算做莊某一只股票,一定會想方設法和上市公司搞好關系。 一只股票大牛市和大熊市反復循環出現雖是由于內線集團的炒作,但整個大勢的配合也很重要。大勢走牛,這只個股才會走牛;大勢走熊,這只個股才會走熊;大勢重新走牛,它就再度走牛。莊家的任務,就是先于大眾建倉,然后在市場景氣度變得熱烈時,因勢利導、引領大眾一起隨順大勢才能成功,而不是一味蠻干。否則也會失敗,就如當年的德隆一樣。有時候大盤也算不上什么特別大的牛市,也就是一般的中級行情,那些階段性領頭羊,特別是盤子比較大的個股,絕對是莊家和上市公司聯合打造的產物。當然,個股牛市的底部反轉形態通常需要幾十周或幾個月才能構筑完畢,所以應該從周線圖甚至月線圖著手選擇進場點。簡單說,就是在個股周線圖上的臨界點(或稱之為爆發點、節奏點)進場,果斷止損(如跌幅達到10%)與長線持盈相結合才是穩健的做股之道。融券做空或商品期貨的交易之道與此相同。總之,敏銳準確地抓捕交易標的周線級別底部/頂部反轉形態突破的臨界點,或各類上升/下降中繼形態結束、趨勢再起的臨界點,是專業交易者的利潤源泉與職責所在。 下面我們分析一下那位“祥和”網友持有的股票。大家請先看一下當時的大盤環境,如圖1-1所示。 圖1-1 上證指數(999999),2011年7月29日及11月18日所在周,周線標K開啟下跌趨勢 首先我們看到股票大盤指數所處的環境對于多頭是非常不利的。2011年7月29日所在周,標志性周陰線(周線標K)之動態收盤價位于所有周均線(即5/10/20/30/60)之下,結束反彈(形態),開啟跌勢。此時20/30周均線已經死叉并且蓋頭向下,60周線走平對于跌勢不是特別反對,而周K線只要再多一根陰線就會導致5/10周均線死叉,從而構成周均線的“四順空排”。顯然這是一個適合做空(包括融券做空個股、做空股指期貨或做多看跌股指期權——如果有的話)的交易環境。一般來說,股票大盤指數擺出看跌(做空)造型,意味著有很大一批——通常是大多數股票,走勢與大盤同步,擺出相似造型。比如2011年7月29日所在周,既然上證指數周線圖收出標志性陰線,那么也一定有至少50%的股票之周線圖同步收出標志性看跌陰線。這樣的話,那些依然重倉持有股票多單的交易者就已經處于輸面。如果不及時止損,接下來就會被趨勢的滾滾車輪碾為齏粉。 如若不信,請看一汽轎車(000800)的周線圖與日線圖。如圖1-2~圖1-3所示。 圖1-2 一汽轎車(000800),2011年4月15日及7月29日所在周,周線標K開啟下跌趨勢 圖1-3 一汽轎車(000800),2011年2~12月,能被下傾的20/30日均線鎖定的跌勢應持有空單而非多單 仔細對比圖1-3與圖1-2,不難理解日線圖與周線圖之間存在的對應關系:即日線圖上的20日均線,對應周線圖上的5周均線。日線圖上的30日均線,對應周線圖上的10周均線。日線圖上的60日均線,對應周線圖上的20周均線。日線圖上的120日均線,對應周線圖上的30周均線。日線圖上的240日均線,對應周線圖上的60周均線。有人會說1周有5個交易日,所以5周均線應該等于25日均線,10周均線應該等于50日均線,20周均線應該等于100日均線……這種說法只是理論上的想當然,持這種看法的人并沒有仔細對照同一只股票同時期的日線圖與周線圖。如果他們認真、反復地做過功課,就會認同我的說法。以30日均線與10周均線的對應關系為例,也許后者的實際周期的確比前者要大;但經仔細觀察研究,與10周均線周期最接近的依然是30日均線,而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50日均線。60日均線與20周均線、120日均線與30周均線、240日均線與60周均線之間的對應關系亦是同理。股票的盈利頭寸通常需要以10周均線來鎖定,而周線“K五十”多排或空排實際上就是日線圖20/30日均線的多排或空排。發現這一規律對于長線持盈特別重要。 并非所有的頭寸都能“活到”持盈階段或帶著利潤出局。虧損是這個游戲當中不可避免的一環。你要做的不是完全杜絕虧損,而只能是盡量減少虧損次數與單筆虧損金額。一般來說,股票逆向波動10%、期貨逆向波動3%、外匯逆向波動1.5%、國債逆向波動0.75%就得無條件止損。注意,止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最好不要幻想著討價還價。我曾經聽說過一種奇談怪論,是說存在一種“永不止損”的策略,可以在金融市場中存活并且盈利。也許,從結果來看,統計學會告訴我們多數止損都是“不必要的”;交易者只要給頭寸更長的時間,并且忍受更多的痛苦,往往不但能轉危為安,還能倒打一耙、反敗為勝。排除止損位設置不合理或止損寬度太窄的因素,我想說的是,這種現象只是一種統計概率,而且是事后。事中呢?就算知道冬天過后必是春天、黑夜過后必是黎明,概率甚至可以達到99%;就一定能熬過嚴冬、不死于黎明前的黑暗嗎?如果面對虧損只要采取死扛的態度,就能度過難關,那這個市場上就沒有那么多的輸家了。事實上很多人被套牢之后都喜歡拖延時間,不去面對;結果讓一個小小的毛囊炎發展成碗口大的瘡,并進一步導致截肢、截癱,甚至送命。 頭寸開立以前,要以自我為中心,努力不讓市場牽著鼻子走,它的走勢不符合交易系統就堅決不進場。頭寸開立以后,你就不能再以自我為中心,而只能以市場為中心了。首先,無論你是否情愿,也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你都得設定一道止損位;告訴自己,當價格到達此地的時候,就是你所能承受的最大虧損。為了避免你的婦人之仁和姑息養奸的傾向會影響止損的執行,該止損位最好是有形的,并且是由電腦自動觸發、按市價自動執行的。畫線止損或條件單指令都能實現這一點。這一步叫作“止損價鎖定”。當頭寸脫離成本區、度過危險期,取得初步利潤的時候,例如股票正向波動8%、期貨正向波動2%、外匯正向波動1%、國債正向波動0.5%……那就把止損位移到成本價。這一步叫作“成本價鎖定”。當利潤繼續奔跑,遠離成本區的時候,則轉入第三步——“均線鎖定”。當趨勢跑累了,在日線圖上形成一個形態的時候,成交量會萎縮;當量能萎縮到極致,時間也已足夠的時候,往往會以中大號K線結束形態的構筑、再啟趨勢。此時要毫不猶豫、果斷加碼。注意:盈利靠加碼,而且必須是正確的加碼。加碼的正確位置是臨界點。評判加碼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是加碼部分的頭寸是否快速脫離成本區。所以,最好把加碼視為一筆新交易來對待,即除非你愿意在一個位置開立初始頭寸,否則不要加碼。錯誤的加碼會弄巧成拙,效果還不如不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