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方方面面超越別人。為了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幾乎高達九成的爸爸媽媽都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愛說話,也不愿意與他人交往,但家長卻以為這是孩子天生下來的性格,并無大礙。 事實上,內向很容易發展成自卑,而自卑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以下三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最容易產生自卑感: 1、大小事都由父母代勞、過度保護孩子的家庭 如今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為了能讓孩子專心學習,很多家長包攬了一切本該由孩子自己完成的大小事物,讓孩子真正享受到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福利”。 不舍得孩子受苦,不舍得孩子勞動,這看是愛孩子的表現卻是在害孩子。會使孩子失去自理能力,將來長大后出了社會不但會讓別人瞧,還有可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凡事都比別人差,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2、總喜歡打擊孩子,只批評不表揚的家庭 每個孩子都有缺點,但同時也有優點。如果父母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只看到孩子的缺點,長時間只有批評沒有表揚,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心,長期在家長或者老師的批評指責下長大的孩子,往往自卑感會比較重,而且他們的性格會比較內向孤僻。 3、對孩子期望過高的家庭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并沒有錯,但往往“期望越高 失望越大”,如果家長一味的用最高要求來管束孩子,達不到要求就沒有“好臉色”,這將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尤其是當他不能完成父母種種要求時,內心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會形成自卑心理。 那么,如何鍛煉孩子的自信心?掌握這幾點要則讓孩子不再自卑: 1.善于傾聽 孩子本身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很多時候孩子說的話得不到大眾的傾聽和認可,所以家長別總是忽視孩子的傾訴。如果孩子說的話總是被忽視或是被駁回,那孩子心理自然就不敢說話,不敢發表意見,久而久之就越來越不自信。家長一定學會尊重孩子的話語權,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忽視孩子說話。 2.給予鼓勵 很多孩子生來比較內向、膽小,或是孩子遇到困難不敢前行,這時候都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引導,反而不能說反話刺激孩子、鞭策孩子。當孩子進步一點點或是成功了一點點,家長都不要吝嗇自己的夸贊和獎勵,這對于孩子建立自信心有莫大的幫助,孩子在積極正向的鼓勵下也會越來越自信、勇敢。 3.提供空間 孩子自信心低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來自家長的把控,很多家長習慣給孩子做主,不等孩子做出選擇和思考便下結論和決定,導致孩子內心越來越自卑。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一些獨立的空間,讓孩子自己選擇今天穿什么衣服、是騎車還是走路,是吃飯還是喝湯等等,這些小事的選擇都會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4.互相認可 孩子畢竟是孩子,在內心還是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能夠得到父母的認可;當父母和孩子互相認可的多了,自然也就有自信心了。比如:家長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展現出你對孩子的信任;或是讓孩子幫助你完成某件事,讓孩子體會到被需要、被認可的感覺,從而建立起孩子對萬事萬物要勇于嘗試和面對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在建立自信心過程中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不要對孩子亂發脾氣,也不要總是對孩子表示自己的不滿和負面情緒,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也不要拿孩子隨便攀比。一個良性的家庭環境和親子關系是鍛煉孩子自信心很重要的基礎,掌握住上面介紹的這幾點要則方法,才能更快、更穩、更好的幫助孩子鍛煉自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