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館——《曹全碑》 倪文東教授訪碑——西安碑林《曹全碑》 秀麗典雅的《曹全碑》 《曹全碑》,東漢碑刻。全稱《漢陽令曹全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年)十月刻立。明代萬歷初年在陜西陽故城(今合陽縣東20公里的莘里村)出土。現存西安碑林。碑為豎方形,高272厘米,寬95厘米。陰陽兩面刻字,隸書,20行,行45字。此碑初出土時尚完好,今已斷為兩截。碑文字跡清晰,書法工整秀麗,為東漢隸書極盛時期的精品。 漢末書壇,隸書極盛,高手如林,各臻其妙,或雄放,或超逸,或恣肆,或飄逸,或端嚴,奏出了漢碑書藝的最強音。這時的隸書無論用筆、結字、章法及韻味都達到了極其純熟的階段,規矩中求變化,繼承中出新意,各具風貌,獨領風騷。在這眾多的漢碑中,出于陜西合陽的《曹全碑》獨受青睞,完全以一種新的氣象呈現在眾人的面前,典雅秀麗,標新立異。入筆藏鋒而潤澤,左舒右展而飄逸,布白疏朗而勻凈。雖身處北地,卻有南風柔美之姿,其風致為漢碑中所獨有。 《曹全碑》書風秀麗,平和簡靜,柔中寓剛,筆畫圓潤而精氣內含,絕無靡弱媚麗之筆。用筆放得開,收得住,恰到好處。結字勻稱,秀逸多姿,體勢平扁,八分取勝。間有夸張狹長之筆,變動靈活,饒有古意。布局極為疏朗,字矩行矩拉開,寬舒而勻稱,一股清爽之氣流露于字里行間。觀此碑精神,漢代人所尊崇的“中和為美”思想和審美情趣表現得極為顯著,含而不露,柔而不媚,飄而不揚。規矩中求生動多變,陰柔中寓陽剛之美,無怪乎古人稱其為神品,視其為行書中的趙孟和董其昌。 弘揚傳統文化 傳播書法知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