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動脈就好比水管道,如果內面很光滑,水質也很好,沒有雜質,水垢就很少發生。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血管逐漸老化,加之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血管內血栓產生阻礙血流正常通行,血液流動受阻,就在血管內形成了堵塞。 1 人的動脈有多老,他就有多老! 動脈是輸送血液的管道,它給身體的各部分帶去氧氣和養分。400年前的近代臨床醫學之父、英國著名內科醫師奚丁漢說:“一個人的動脈有多老,他就有多老!”正常血管內壁有一層內皮細胞,它們是光滑完整的,保證血液在里面正常流動。如果吸煙、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就會損傷內皮細胞。 內皮細胞有損傷后,人體血液中的“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會通過損傷的內皮沉積到血管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沉積到血管壁,血管壁因為血液中的脂肪堆積會出現血管壁損傷(粗糙、變薄、無彈性),長此以往,還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動脈血管壁內層鑲嵌的一些黃白色的、質地好像冷卻后的粥樣狀的小塊狀東西)。 1 高血壓病:選降壓藥有3原則 血壓水平的高低與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呈正比,患者的血壓越高,患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就越大。因此,使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達標是治療高血壓的關鍵。這就要求一般的高血壓病患者要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內,中年或青年高血壓病患者或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把血壓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內。高血壓病是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危險因素,絕不能掉以輕心。該吃降壓藥時就要及時吃,但同時還要防止血壓降得過低或過快。選擇降壓藥的原則是:降壓效果好;24小時平穩降壓;1日1次,方便患者服用,易于堅持,副作用小,可以保護患者的心、腦、腎等靶器官。 1 糖尿病:積極檢測糖化血紅蛋白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代謝疾病,與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2~4倍。在體檢時加一項糖化血紅蛋白,這是因為糖化血紅蛋白不受每天血糖波動的影響,也不受運動或食物影響。糖化血紅蛋白能準確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也是監測糖尿病發展的一個指標,正常值在4%~6%。長期糖尿病患者應該:積極調整生活方式,用降糖藥物干預;監測血糖,警惕低血糖事件帶來的危害,治療初期,每3個月監測1次,達標后可以每6個月監測1次。 1 高脂血癥:積極消除“壞”膽固醇 血脂是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當體內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70mg/dL(1.8mmol/L)或較基礎值下降≥50%時,屬于高脂血癥的極髙危患者。血脂的管理包括: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體重和合理膳食等。需要注意的是,降脂藥物的作用是暫時的,一旦停藥后,藥物的作用就會消失。所以,降脂治療應該長期堅持,人體就像工廠,每天都在生產“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更多的取決于人體自身膽固醇的合成,與遺傳等因素有關,一旦中止降脂治療,血脂又會回升,影響整體治療效果。 |
|
來自: 金壇區 > 《心臟心腦胸悶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