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看懂八旗制度,先看圖后看字。不說話先上圖。 最早女真人還沒開始琢磨天下的時候,最常干的事兒就是打獵。打獵雖不是打仗,但人多一起打,也要有個章程,否則也亂套了,于是就編成隊,以氏族中有名望的人充為頭領。這就是牛錄制,所謂牛錄就是大箭的意思。領頭的被稱為牛錄額真,就是箭主的意思。 后來打仗也用這個編制,仗打得大了,一個牛錄不夠用了,就搞出了旗。幾個牛錄跟著一個旗,旗插在哪就奔哪去,不會亂套。 到努爾哈赤時候,根據原先的猛安謀克制改良了制度。所謂猛安就是千夫長,謀克就是百夫長。改良之后層次分明,一牛錄規定為300人,5個牛錄是一甲喇,5個甲喇是一固山。而每個單位的首領,也相應的被稱為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和固山額真。 這都什么這么拗口。解釋下:前面說了,牛錄是大箭的意思。剩下的甲喇是“隊”的意思,固山就是“旗”,而額真的意思是“主”。不過固山額真意為旗主,但這個旗主和八旗的旗主不是一回事,是上下級關系。這個有點繞,所以到了雍正年間,固山額真被改稱固山昂幫,就沒有旗主的概念了。 說了半天還是繞,幸好順治年間都改了漢名,這個大家就熟悉了:牛錄額真改稱佐領,甲喇額真改稱參領,固山額真稱為都統。 最早努爾哈赤只建了四旗,分別為紅黃白藍。他把手底下的人都裝進這四旗里??珊芸欤ㄖ菖嫱滩⒘顺~赫之外的所有女真,人一下子多了,四旗罩不住了,于是又添了四旗,紅旗鑲白邊,其他三旗都鑲紅邊。 滿洲把人丁都歸建在旗下,平常都是老百姓,打起仗來全民皆兵。在當時,這導致女真人的戰斗力超強。 八旗中除了滿洲八旗,還有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之說。但這并不是說就是三八二十四旗,而是八旗中不但有滿人牛錄,還有蒙古牛錄和漢人牛錄,歸于原滿八旗之中。 最開始八旗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正黃鑲黃兩旗的旗主是汗王本人,其他六旗是他的子侄分別任旗主。到了順治年,順治把多爾袞的正白旗也抓在自己手里了,這就形成了由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組成的上三旗,其他為下五旗。簡單說,上三旗忙著保衛皇宮和皇帝,下五旗分散守衛各地。 其實除了八旗之外,清朝還有第九旗,也就是綠旗,其實就是綠營。這是清一色的漢人軍隊,按照明朝的軍制以“營”為單位,標志是綠旗。 清朝剛入關時,如果身為旗人,那是絕對的高級待遇。清初各旗大肆圈地,旗人名下都廣有土地,還不用交租服勞役,基本上躺著吃就行了。但到了清末,擅長“躺著吃”的旗人基本等同于什么也不會的寄生蟲,旗人變成流民、無賴、男盜女娼,甚至在街頭饑寒交迫,都很正常。 |
|
來自: 昵稱35899786 > 《待分類》